山西國投于2017年7月成立還不到半年,就按照山西省委、省國資委黨委安排部署,承擔了臨縣大禹鄉賀家圪臺村、前陽塔村以及安業鄉丁家溝村三個村的駐村幫扶任務,并且在進駐不到半年時間,在臨縣脫貧攻堅戰場上就取得了進駐時間短、進入角色快、項目落地快、資金到位快、建設速度快的“一短四快”之幫扶成效。目前,三個村各項幫扶工作順利推進。村里工作干得好,離不開第一書記關鍵作用的發揮,山西國投派駐丁家溝村第一書記秦冬冬的工作就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最近這段時間,秦冬冬正在和山西國投派駐臨縣包村隊長、大禹鄉賀家圪臺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張浩、山西國投派駐臨縣大禹鄉前陽塔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治昌溝通為幫扶村群眾安裝太陽能庭院燈的事。“我們單位想抓緊給群眾們多辦點好事”,他這樣向群眾講到。隨著今年單位既定幫扶項目的陸續實施,這個30出頭的小伙子臉上難掩心中的喜悅,他對幫扶村群眾是動了真情,已然把自己當成了村里人,從他身上也反映出山西國投履行社會責任、勇擔扶貧重任的一片赤誠之心。
山西國投“好后生”
自2018年4月從興縣轉戰臨縣,開始第二輪駐村扶貧以來,秦冬冬走村串戶訪民情、費盡心思強產業、一心為民辦實事、堅持不懈抓黨建,不論是群眾家中、田間地頭、產業基地、街口巷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他和大家的精心努力下,幫扶村養牛場、養羊場、蚯蚓養殖場運營良好,集體產業走出多元化關鍵一步,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得以初步實踐。村內柳編產業獲得新生,生產性保護工作得以開展;扶貧愛心超市、消費扶貧聯系點、便民服務室、民情反映辦、群眾文化活動室、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文化活動廣場的投入使用,讓他成了群眾的貼心人;修繕黨建陣地、完善功能設置、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使廣大黨員為他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年輕的小伙子逐漸和村子里的黨員干部群眾走到了一起,成為大家眼里的“好后生”。
走訪訪出“好寶貝”
在逐門逐戶走訪過程中,他十分留心觀察群眾家中的生產生活情況,并慢慢總結一些規律,從而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對于一些在群眾看來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去追問,他們因為覺得不是稀罕事,就不會主動去說,這就需要自己上心”,他這樣認為。果然,在把全村群眾門檻都踩個遍之后,他發現了個“公開的秘密”,丁家溝這個村子受歷史傳統影響,村民田間地頭植有數量可觀的杞柳,村集體曾成規模發展柳編產業,在臨縣一帶小有名氣,現在村內群眾還在制作簸箕、簸籮等運往太原、離石、臨縣城等地進行銷售。但是,在柳編產業的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很多老手藝人由于經濟利益因素放棄柳編行業,年輕人更是以外出打工居多,柳編傳統技藝因此得不到很好的傳承;產品種類單一,屬于初級加工層次,與外界交流學習不多,亟待提質升級;對發掘柳編文化形態充實村子的農耕文化、鄉土文化,打造美麗鄉村方面工作沒有開展。認識到這些后,秦冬冬積極行動起來,對全村現有的柳編藝人進行摸底、統計,廣泛收集他們的產品,在村內打造農耕文化陳列室;專程趕赴山東省臨沭縣考察柳編產業,參觀臨沭縣中國柳編文化藝術館,訪問全國一流的柳編企業,開闊眼界,擴展思路。
他通過了解省內、縣內柳編制作地域生產和發展狀況,預判市場前景和競爭格局;在2019年全國“非遺日”到來之際,將丁家溝村柳編制作技藝作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為丁家溝農耕文化發掘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振興;將柳編產品的生產性保護與消費扶貧工作鏈接起來,想方設法為柳編產品找銷路,現已與太原尖草坪土產門市、山西助農扶貧超市、山西農特產品扶貧助銷平臺(山西省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扶貧助銷超市)、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立合作關系,除此之外,還及時關注農展信息,參加各類展銷會。目前,丁家溝柳編已能夠定時定量通過固定渠道進行銷售,柳編制作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

駐村幫扶好方法
“剛開始駐村時,由于思維定勢很自然的投入到村情民意的了解掌握當中,從后來看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從總體上如何做好扶貧工作,自己其實是很困惑的,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不過沒過多久,我記得是2018年5月23日下午,省里召開了干部駐村幫扶工作推進會,提出駐村幫扶‘六大行動’,在張浩隊長帶領下,自己又通過當任第一書記過程中的琢磨和實踐,逐漸形成了‘以村情民意走訪為基礎,以基礎工作鞏固為重點,以政策舉措落實為保證,以項目資金盤點為關鍵,以內生動力提升為根本,以作風問題整治為保障’的工作總體思路,并細化成29項具體目標任務予以全面推進。‘六大行動’真是駐村幫扶的好方法。”他充滿自信的說。從言語之間,我們能感覺到他工作思路的清晰;從工作臺賬上,我們能夠看出他工作作風的扎實。
脫貧攻堅好法寶
在開展駐村工作中,他始終把抓好基層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和最大法寶,注重黨建與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深度融合,把脫貧攻堅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奮發有為”主題教育活動的實踐載體,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顯著增強,駐村幫扶的成效不斷顯現。他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工作,通過全文抄寫3.2萬字的十九大報告,對黨中央方方面面的重大部署和描繪的宏偉藍圖認識清晰、理解深刻,為帶動幫扶村黨員群眾學習貫徹新思想創造了條件。以扎實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活動、干部入村服務活動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做好鋪墊,帶領幫扶村黨員群眾逐漸找準改革發展振興之路,勾勒出一幅“美麗小山村、多彩丁家溝”新時代“農民畫”。充分利用丁家溝1000余平米村委會大院嘗試設立“學習”文化大院,每周用投影設備為村內黨員群眾放映一次愛黨、愛國主題教育和反映農村生產生活的電影,每次放映前把學習“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內容作為必修課和“學習”文化大院核心工作等,黨員群眾能夠緊跟新時代脈搏;通過多種形式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月按時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要求全體黨員學習“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知識、注冊“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進“三基建設”工作,利用山西國投20萬元幫扶資金建強基層組織陣地,并本著“一室多用,充分利用”的“兩用”原則,逐步完善功能設置,黨員活動室等全部配齊,黨群活動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秦冬冬堅持為民服務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設立民情反映辦,架設村干部與群眾溝通橋梁,為化解干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間的矛盾、摩擦開辟了新途徑。設立便民服務室,為群眾提供打印、復印、上網、聯系出行等便捷服務;充分發揮扶貧產業項目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支持年富力強的黨員爭當致富帶頭人,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出力,排除其心理干擾,鼓動其干事創業,建立“傳、幫、帶”機制,將黨建成果投入到發展生產力之中,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開展黨建標準化建設,通過安裝led大屏、購置宣傳培訓設施、黨建資料書籍,提升硬件水平。按照“五個好”支部要求,規范各項活動組織程序,帶動支部黨員整理各類檔案資料,樹立良好形象。
通過全方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丁家溝村的各項工作形成了良好局面,廣大群眾對山西國投為村里做的事特別滿意,紛紛前來和他們拉家常,村里88歲的秦喚喚大娘對駐村工作隊說:“村里十幾年沒有變化,國投公司第一書記和扶貧隊來了,給我們修的村委會,真是太漂亮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師李積榮還專門寫了一副對聯:“盡銳出戰,國投幫扶見成效;干群同心,丁溝面貌換新顏”。村民趙三汝、曹乃弟等還編唱當地特有的臨縣傘頭秧歌表揚第一書記秦冬冬。在今年四月份第四屆臨縣“最美青年”評選過程中,群眾自發組織全體在村和外出務工村民進行網上投票,第一書記與群眾借此開展了一次很好的互動,在廣大群眾中樹立了好形象,為幫扶單位也贏得了好口碑,第一書記、工作隊的工作更好做了。在今年七月份,第一書記秦冬冬又被臨縣縣委評為“優秀農村第一書記”,這是山西國投黨委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在扶貧一線取得成效的直接體現。

心目中的好榜樣
當談到是什么支持他一如既往堅持工作時,他講到,“扶貧工作任務很艱巨,工作內容也很繁瑣,但是有很多優秀的扶貧干部做榜樣,他們不僅做出了成績,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既然也做這份工作,就得對得起這份良心,對得起這份職責,就得向榜樣學習。比如,比自己還小兩歲的黃文秀同志。9月19日,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長治學院舉行,自己深受感動,她在自己家鄉的長治學院度過了四年大學時光,而自己念的高中也屬于長治學院,也算得上是校友了。黃文秀同志從太行革命老區回到了百色革命老區,自己從太行革命老區來到呂梁革命老區,一定以她為榜樣,視她為楷模,同大家一起完成好脫貧攻堅工作任務。”
作為山西國投一名優秀的青年員工,秦冬冬同志的扶貧先進事跡對我們能產生很大的啟發。對于我們青年來說,既感到萬分榮幸,因為生在了這個偉大的時代;也感到使命光榮,因為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手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接近尾聲時,專門講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可以說,黨和國家對當代青年寄予厚望,作為山西國投青年一代,將同三晉大地千千萬萬個青年一道,響應黨的號召,整裝再出發,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努力奮斗30年,共同迎接國家兩個階段“兩步走”總體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