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從省有關部門了解到,省工信、生態環境部門日前對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業企業錯峰生產進行部署,差異化管控成為一大亮點。
兩部門明確,2019—2020年秋冬季實施錯峰生產的企業,主要為鋼鐵、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磚瓦、耐火、陶瓷、石灰、玻璃、水泥熟料及粉磨站等)、鑄造等重點行業涉及企業。對于空氣質量改善未達序時進度的城市,要將行政區域內較集中、成規模的特色涉氣行業,統籌納入錯峰范疇。原則上,各市工業錯峰生產污染物減排量不得低于冬季居民采暖帶來的新增量。錯峰生產以控制重污染行業企業主要涉氣排污工序為主,在落實錯峰方案過程中,要堅持精準化原則,切忌“一刀切”。
對錯峰生產企業,我省實行差異化管控:對滿足環保排放要求且污染物排放總量小,對穩增長、穩就業、穩外貿等影響大的生產工序,可適度減少錯峰;對承擔供氣、供熱等民生任務的保障類企業,可根據供氣、供熱需求優化錯峰生產比例;完成治理任務且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工廠示范的企業、污染物排放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沒有超低排放標準的行業,污染物排放低于行業特別排放限值20%以上)且物料運輸采用鐵路運輸或其他清潔運輸方式的企業(其中,焦化企業必須采取干法熄焦)、滿足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的A級企業,可列入豁免清單,不參與錯峰;對產業結構指導目錄中限制類和環保績效差的要提高錯峰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按照要求,錯峰生產要與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相銜接,保證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需要。對于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不可臨時中斷的生產線或生產工序,減排量可通過提前采取錯峰生產措施予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