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供暖是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是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創城工作中,山西綜改示范區用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煤,大幅提升供暖領域的清潔化水平,既解決群眾冬季取暖的問題,也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
鍋爐歇了
“‘煤改氣’后,我家再也不用燒鍋爐了,周圍環境也好多了。”11月7日,南黑窯村民李美鳳指著家中的閑置鍋爐,講述“煤改氣”帶來的變化,“過去冬天燒鍋爐,煤煙重、灰塵多,灶臺一天要擦好幾遍。現在用天然氣,干凈得很。”
這樣的變化,歸功于綜改區推行的“鍋爐革命”。為改善空氣質量和人居環境,綜改區強力推進燃煤小鍋爐淘汰,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鍋爐改革”中,綜改區各園區、部門嚴格落實“禁煤”,由項目建設部、執法中隊等多部門組成專門巡查隊伍,明確具體責任人,不定期巡視、排查,一經發現存煤、售煤、燃煤,堅決取締并嚴厲處罰。經過持續整治,杜絕了散煤重現市場,實現小鍋爐在源頭上“斷糧”。 “‘斷糧’計劃實施過程中,不定期排查和取締工作是底線思維。最根本是通過不斷宣傳和教育,打消群眾對‘禁煤’的疑惑和不解,引導市民改變燃煤習慣,變被動‘禁煤’為主動‘棄煤’。”綜改區唐槐產業園區項目建設部負責人表示,10月以來,該園區大力倡導能源消費方式升級,在南黑窯、南畔三居、城西社區發放、張貼禁煤公告80余份,面對面向居民講解燃煤的危害性,使禁煤觀念逐步根植于群眾心中。
補貼多了
雖然鍋爐歇了,但群眾的家是暖的、心是亮的。綜改區在禁煤基礎上,按照相關標準,結合園區實際,推出系列補貼政策。
“原先只知道購買取暖設備有補貼,現在電價上也有優惠。我大概估算了下,電費跟燃煤的費用差不多,我家已經完成‘煤改電’啦,現在用空調取暖。”11月10日,綜改區唐槐產業園區城西村居民王東向表達了對“煤改電”補貼政策的滿意。 據了解,綜改區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制定詳盡補貼政策,使“煤改電”“煤改氣”更接地氣貼民心。“煤改電”的補貼政策為:購買高效電鍋爐、蓄熱式電暖氣和熱庫供暖等電設備補貼最高不超過1.4萬元;每個采暖季不分峰谷每度電補貼0.2元,最高不超過2400元;拆除燃煤鍋爐補貼1000元/臺。對“煤改氣”的補貼政策以2018年天然氣價格為例,即不論階梯,每立方米天然氣均補貼總價的75%,當每月每戶使用量不超過390立方米時,天然氣的價格為2.26元,補貼金額為1.69元,居民自付0.57元;每月每戶使用量超出390立方米部分的價格為2.71元,補貼金額為2.03元,居民支付0.68元。“煤改氣”后,唐槐產業園區每年天然氣使用數量在940萬立方米以上,補貼金額近1900萬元。
生活美了
“以往冬季采暖,每天都要清理煤爐,弄得灰頭土臉。現在用天然氣取暖,干凈衛生,我們既要溫暖,更要碧水藍天。”11月13日,我市大幅降溫,但進入南畔三居徐三虎的家中,暖意融融。
“使用天然氣取暖后,更安全,不再擔心煤氣中毒。”徐三虎表示,除了清潔、便利等優點,“煤改氣”消除了安全隱患。
“過去使用煤,不但污染環境,還會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煤改氣’‘煤改電’的實施,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是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唐槐產業園區項目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天然氣、電取暖由于清潔、便利、安全等優點已被群眾接受,在一系列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清潔能源已成為冬季取暖的首選。”
鍋爐涼了、屋子熱了、空氣好了……綜改區“煤改電”“煤改氣”清潔能源替代工程,不僅是應對重污染天氣、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措施,更體現出綜改區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心。 下一步,綜改區還將全力做好清潔能源的后續保障工作,真正讓群眾感受到“天冷家不冷”,讓藍天白云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常態”。全媒體記者齊向真通訊員岳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