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陽光明媚,位于杏花嶺區勝利街的皮革廠宿舍暖意融融。宿舍院內的燃氣鍋爐在實施低氮改造后,不但更溫暖舒適,也更節能清潔。“改造前,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一直按照每立方米150毫克執行。改造后,排放濃度每立方米不到30毫克。”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副局長楊繼生表示,“全區117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現已全部完成。”
至12月6日,我市完成燃氣采暖鍋爐、常年生產運行燃氣鍋爐低氮改造539臺共計1314.92蒸噸,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380余噸。今年11月,市區優良天數18天,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其中,氮氧化物同比下降11.9%。
一頭連著百姓冷暖,一頭連著藍天白云。走進婁煩縣婁煩鎮三元村村民楊玉春家中,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屋內窗明幾凈。難以想象,就在一年前,院子里還堆滿了煤,大風一吹,煤灰漫天飛舞。今年,我市下達婁煩縣“煤改電”任務7966戶,實際完成8102戶。自2017年實施農村地區清潔供暖改造以來,越來越多的村民感受到清潔“暖流”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到民生保障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即使婁煩縣也不例外。
煤城不燒煤,產煤不用煤。“至11月底,今年農村地區3萬戶的清潔供暖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市生態環境局區域污染防治處處長宋力說,“用3年時間,我市實現了平川地區清潔供暖全覆蓋。”
與煤相關的產業,也正在逐步退出。今年10月,清徐縣21家洗煤企業全部完成“兩斷三清(即斷電、斷水,清生產設備、原料、產品)”,獨立洗煤企業退出歷史。自2016年對沒有合法手續的50余家洗煤企業實施關停,到后來關停縣城規劃區和經濟開發區內22家洗煤企業,再到今年關停年入洗原煤60萬噸的21家洗煤企業,清徐縣忍得一時“痛與斷”,迎來格局“破與立”:山西聯盛電纜有限公司等一批由洗煤廠轉型的企業涌現出來,成為我市環保型生產企業的代表。今年前三季度,清徐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32億元,同比增長9%,在我市排名第3;六項污染物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優良天數達到56.7%。
為市民所關注的揚塵污染治理,近來也迎來了可喜變化:9月同比下降73%,10月同比下降75.3%,連續兩個月降幅位列京津冀及周邊城市之首。特別是10月降塵量只有3.7噸/平方千米·月,位列(降塵量由低到高排列)第五。一年之前,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降塵監測結果時,太原排名倒數第一,2018年10月降塵量達到15噸/平方千米·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部署降塵污染防控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竇力奮說,“各縣(市、區)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認真貫徹落實統一部署,確保責任夯實到位、措施落實到位;市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協力攻堅,有力推動揚塵污染治理形勢的好轉。”
一起案件的查處,折射出成績的來之不易。5月31日,晉源區執法部門發現一輛混凝土罐車存在嚴重超限超載和沿途拋撒行為,并造成大面積道路環境污染。晉源區市容環衛執法隊對造成嚴重道路污染的涉事司機史某依法給予2.15萬元行政處罰,晉源區交通運輸部門按照超限超載規定給予1.15萬元行政處罰,市生態環境局晉源分局對涉事企業下達企業停工停產整改通知書,市公安晉源分局依法對涉事司機予以行政拘留處罰……揚塵治理成為太原合力減污的縮影。從這起環境污染案,也可以看出,在協力治污方面,黨政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污染防治強度前所未有,環境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前所未有。
太鋼、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等用煤大戶,也在今年全部完成物料運輸“公(路)轉鐵(路)”,預計年減少粉塵污染2600余噸。
12月2日,10個縣(市、區)政務服務大廳全部開設“一站式”服務窗口,對國三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提前淘汰予以政策補貼,最高補貼達3萬元。
漫步在省城街頭,你會漸漸覺得省城的電動公交車多了起來:市政府采購的1000臺電動公交陸續到貨,正在為這座城市增添新的色彩,“油改氣”公交或將在不遠的將來,完成其歷史使命——因削減二氧化硫排放而生,為削減氮氧化物排放而退。
無論進還是退,都是太原環境治理不斷向縱深推進的完美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