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全民健康平臺,建立“區域協同公共衛生報病信息系統”,面向基層建立“一云五端”……12月12日,市衛健委召開信息化建設新聞通氣會。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該委通過信息化手段,營造信息惠民、信息便民的就醫氛圍,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感受“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好處。
就診記錄和健康檔案跨院調閱
我市以“百院興醫”工程為契機,推動數字醫療、智慧醫院、智慧衛監、區域協同急救、區域血液管理等方面建設,實現了二級以上醫院電子病歷和醫生工作站、三級醫院分時段和診間預約服務“兩個全覆蓋”。
目前,我市已搭建聯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衛生專網體系,上聯省衛健委、下聯10個縣(市、區)衛體局、1404所醫療衛生機構,橫向與公安、民政、人社、教育、醫保、殘聯、金融等部門及政務網、醫保網融合,建成了電子病歷、健康檔案、全員人口與衛生資源四大數據庫,實現網絡互聯互通、數據集中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居民就診記錄和健康檔案信息可以跨院調閱。
服務從“被動”到“主動”
我市發揮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的作用,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壁壘,建立“區域協同公共衛生報病信息系統”,11月5日起在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推行協同公共衛生服務。
該系統將把在醫院確診的本市常住居民早孕、原發性高血壓、Ⅱ型糖尿病
“三類重點人群”的基本聯系信息,通過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送到基層醫療機構。收到轄區“三類重點人群”的信息后,基層醫療機構的家庭醫生或全科醫生,會主動與這類人群聯系,并為其提供建檔、建冊、隨訪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比如,李女士在太鋼總醫院被確診為“妊娠12+3周”,產科醫生完善了她的信息后,將其早孕的信息推送到李女士所在的社區醫療機構。緊接著,社區醫生會主動聯系李女士,并為她提供建冊、隨訪、免費產檢等公共衛生服務。
協同公共衛生報病系統的啟動,有利于打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堵點,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把預防為主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中。截至目前,通過該系統,我市51所醫院已成功向十縣(市、區)695所基層醫療機構推送重點服務信息4260人次,基層醫療機構已成功提供服務2235人次。
打通線上與線下醫療資源
我市面向基層建立“一云五端”,即“健康太原云服務”平臺、健康門戶端、個人手機端、就醫一卡通、12320熱線、遠程直播端,打通線上與線下醫療資源,讓居民享受到分時段預約、專家講授、費用日清單查詢、檢驗報告查詢、家庭護理、母子手冊管理、掃碼支付、疫苗預約等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截至11月,“一云五端”服務群眾達410萬人次。其中,“12320衛生健康熱線”面向全省提供健康咨詢、投訴舉報、建議表揚、預約掛號等服務,年辦結率達100%,回訪滿意率持續保持在99.6%以上。
在縣鄉一體化改革中,我市建立了“陽曲樣板”和“清徐模式”,通過信息化實現了縣級醫療集團與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人財物、醫療、服務、管理“六統一”和“六位一體”在線平臺,即遠程會診系統、遠程心電系統、遠程檢驗系統、遠程病理系統、遠程影像系統、雙向轉診系統。同時,依托市中心醫院建立的“區域醫學影像遠程會診中心”,依托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的“心電遠程會診云平臺”,依托市中醫醫院建立的“遠程一體化中醫平臺”,為我市廣大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了強有力的醫療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