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人們的安寧,但過年后到現在,陽曲縣易地扶貧搬遷點——新星苑小區里卻井然有序。該小區憑著搬遷到此的貧困戶的系列自治“硬核”操作,確保了所有貧困住戶的安康。
“有啥事嗎,來登記一下!”昨天早上,小區居民李萍戴著口罩、立在小區卡口,遠遠對著個拎著一堆禮品的婦女問。婦女說她從遠處來,想去看住九號樓的哥哥。“你也知道現在疫情厲害,何必給自己和親人增加危險呢?再說你咋不戴口罩?”李萍邊說邊遞給婦女一個口罩。婦女戴好口罩說好久沒見哥哥了,挺想念他。李萍想了想說:“要不這的,你就站這兒,打電話叫你哥過來。”過了一會兒,她哥戴著口罩來了,李萍很警惕地讓她就隔著卡口遠遠和哥哥說幾句話后就離開。
類似情況天天有。李萍是小區綜合服務站站長,像她一樣為小區服務的居民還很多。高堂大爺也是一個,他是小區黨小組組長和治安員。此次疫情防控,他帶頭守衛。高堂介紹,這雖是個貧困戶小區,但大家覺悟不貧,有事絕不“等靠要”。尤其是這次執勤就有20多家貧困戶自愿參與,雖然天冷,但大家與物業一起輪流值班,確保24小時有人管。
除夕那天,縣扶貧辦要求小區緊急啟動了系列防疫措施,年初二物業已對入口進行了封閉管制,并堅持每日對各樓集中消毒,社區也及時開展防疫宣傳,物業和服務站組織人員輪流設卡。年初三,縣扶貧辦又要求升級封閉管制措施,完善“卡口值班”和“出入小區登記”,禁止外來人員進入,對小區居民的進出也實行嚴格盤查登記。另外,縣扶貧辦和社區辦為小區配備了口罩、消毒液、棉衣以及卡口臨時用房等,并倡導扶貧幫扶單位開展相關防疫捐助活動,要求服務站認真摸排小區出省返縣人員等。
陽曲扶貧辦副主任喬勇介紹,作為陽曲最大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點,該小區此次的防疫工作落實得很迅速,這得益于小區“黨建引領‘網絡+針灸’的多元治理模式”,即社區、物業、綜合服務站、扶貧幫扶單位等多方參與,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小區綜合服務站是去年縣扶貧辦和社區辦為強化群眾自治專門建立的,目前共吸納5名貧困戶為工作人員,專職從事移民搬遷后的各項公益服務,縣扶貧辦將小區16棟樓劃分為5個網格片區,由服務站5名工作人員分別擔任網格長,每個網格片區內的每棟樓又設置了樓長,也均由貧困戶擔任,另外還幫助小區建立了黨小組、治安巡邏隊、律師咨詢點以及家政和技能人員庫等,通過不斷創新小區治理模式促進了“移民新村”形成良好的治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