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病房
有一位防護服上寫著
“山西刀削面”的護士
正忙碌地護理著病人
測體溫、喂藥、抽血、發放飯菜
……
她,就是來自山西的姚燕琴
她已經在這里連續工作了近半個月

姚燕琴是山醫大二院的主管護師
是山西省第十一支援湖北醫療隊
山醫大二院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成員
2月18日,她跟隨醫療隊
從太原出發
千里馳援武漢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
武漢市肺科醫院是武漢市的重癥定點醫院
山西醫療隊147名醫護人員
入駐武漢市肺科醫院
整建制組建了11層一個新病區
并和武漢市肺科醫院聯合接管
12層一個病區
2月21日11層新病區開始接收病人
從那天起
姚燕琴就一頭扎進了重癥病房中
跨越17年的“守護”
疫情發生后
聽說醫院要選派醫務人員去武漢
“我要報名去武漢!”
第一時間
姚燕琴的腦子里就蹦出這個念頭
她馬上向領導請纓
要求上戰場

17年前非典疫情暴發的時候
姚燕琴工作的山醫大二院是定點醫院
她當時在呼吸科工作
發熱病房成立后就馬上進入了發熱病房
和非典的戰斗中
她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姚燕琴說:
“我是黨員,有非典時的工作經驗,
有呼吸科和發熱病房的工作經驗,
我想在國家需要我時,
盡自己的一份力。”
17年前,她在非典的戰場上
17年后,她再次走上新冠的抗疫一線
開啟一場跨越17年的“守護”
剪掉伴隨15年的長發
白色戰袍下
姚燕琴也有一顆愛美之心
一頭瀑布般的及腰長發
伴隨了她整整十五年
常常引來別人的羨慕和贊嘆
姚燕琴格外愛惜

為了縮短穿脫防護服的時間
方便工作、減少感染的風險
雖然有很多不舍
姚燕琴還是忍痛剪掉了
濃密黝黑的長發

看著自己的短發新造型
姚麗琴有點想哭
她安慰自己
待到疫情散去
春暖花開時
還可以再將長發留起
護士的眼睛,比星星還亮
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病房工作的每一天
姚燕琴和同事們
都是提前兩個小時就出發
才能正點接了上一班的同事
很多班次都不能正點吃飯
記者采訪姚燕琴的當天
她就是早上吃過飯后
只能等晚上才吃第二頓

姚燕琴和同事們
每天都會穿上密不透氣的防護服
戴上手套和護目鏡進行護理工作
她們每4小時換一次班
加上穿、脫防護服和交接班的時間
一個班上下來就是近6小時
為了不浪費防護服
減少職業暴露的風險
很多同事穿上了紙尿褲
吃飯時
她們也會選擇含水分少的食物
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在厚重的防護服下
患者看不到醫護工作者的相貌
只能看到她們的眼睛
姚燕琴說:
“我要用目光和微笑給患者
最溫暖的力量”
無論多忙多累
她都努力給每一個患者
一雙微笑的眼睛

一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說:
“說星星很亮的人,
是因為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
最怕的事和最開心的事
在重癥病房里
很多患者告訴姚燕琴
他們的家人也全都被隔離了
患者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
而是家人的安危

看著為家人擔憂的患者
好多次,姚燕琴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為了不弄濕防護服
她強迫自己把眼淚瞪回去
她說,最怕的事情
就是聽到患者的家人也確診了
更怕看到患者生命告急
自己卻無能為力

看到剛來時戴著無創呼吸機的患者
經過醫生和護士們的努力
可以脫離呼吸機
可以下床活動
是姚燕琴和同事們最欣慰的事

每當她們所在的病區有患者出院時
就是她們最開心的時刻
一位患者拉著姚燕琴戴著手套的手說:
“你們山西人都是好人,
我特別感謝你們。”
姚燕琴說,那一刻
感覺所有的辛苦和勞累都值了
兩座城,一家人
怕父母擔心
接到出征通知后
姚燕琴沒敢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直到出發前才給父母打電話
軍人出身,同是黨員的父親
遲疑了一會兒后
堅定地說:
“作為醫務工作者,作為黨員,
國家現在需要你,
你就應該沖在最前面。”

愛人和孩子雖然擔心
也很支持姚燕琴的工作
上初中的女兒
默默地幫媽媽收拾行李
和爸爸一起去機場為媽媽送行
還用心地搜集整理媽媽每一張照片
制作成小視頻為媽媽加油

從姚燕琴去了武漢后
武漢成了她父母、愛人、孩子
最關注的城市
他們每天關注武漢的動態
看武漢的天氣預報
姚燕琴休息時
手機視頻通話
會把兩座城里的一家人緊緊連在一起
家人、同事、朋友們的關心和支持
給了姚燕琴最溫暖的力量

真情溫暖你我,大義守望相助
正是有無數個像姚燕琴一樣的“白衣戰士”
不顧生死、千里馳援
用生命筑起了
我們和病毒之間的“防護線”
才有了越來越多的出院患者
才有了不遠處的勝利曙光

愿春暖花開時
姚燕琴能留起她心愛的長發
去看武漢絢麗的櫻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