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急馳,支援四川,眾志成城,鏖戰火魔。
4月2日出發,4月11日凱旋,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支援四川省涼山州滅火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反響強烈。來自全國的主流媒體通過報紙、新聞客戶端、官微、網站等傳播渠道進行了發布。隊員攜帶的119型遠程森林滅火系統在滅火中彰顯威力,得到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成為當下軍工行業的“網紅”。
攜滅火利器奔襲2200多公里
大火無情人有情,四川涼山的大火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4月2日下午,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接到上級命令,跨區支援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撲救。滅火分隊4月2日13時30分完成收攏集結,14時30分從太原東服務區出發,66名隊員出動14臺車輛,攜帶6門滅火炮星夜兼程,翻越秦嶺山脈,一路冒著雨雪前行。4月4日下午,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經過三天兩夜2200多公里的緊急行軍,到達四川省涼山木里縣城宿營地,當晚馬不停蹄地向涼山大火發起進攻。
行動總指揮、太原警備區司令員王志校介紹,這支民兵隊伍剛參加了忻州五臺山、晉中榆社火災救援任務,但跨省、跨戰區遂行任務尚屬首次。他們所攜帶的裝備全稱為15式119型遠程森林滅火系統,包含發射車、偵察車、指揮車、彈藥車和滅火彈,由軍地聯合研發生產。
據了解,這套滅火系統以間瞄射擊為主,兼具直瞄射擊能力,通過遠程發射滅火彈藥,爆炸噴灑干粉滅火劑,實現精準滅火作業,并可形成30米寬的防火隔離帶。該系統主要用于山高坡陡、人員和裝備難以快速抵達的復雜地形條件下森林火災的撲救,具有滅火效率高、能有效保障撲救隊員人身安全等特點。在2019年山西沁源“3·29”森林滅火中,這套滅火系統遠距離打掉200米長的火線,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滅火黑科技”“滅火新利器”。
精準撲滅1000米外大火
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4月4日下午,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到達四川省涼山木里縣城宿營地后,遠程滅火分隊第一時間與當地滅火指揮部對接,受領了阻斷木里縣呷咪坪村附近火線向北發展的任務。由于通往火場的道路坡陡彎急,部分車輛無法通行,王志校決定挑選30人先行奔赴火場,其余人員就地休息,隨時做好增援準備。
4月4日21時30分許,遠程滅火分隊抵達呷咪坪村后,迅速依托盤山公路開設陣地,利用所攜帶裝備從不同位置對火線進行直瞄射擊。由于風大且方向多變,給火炮操作帶來諸多不利因素。隊員們打著手電筒,在狹窄的山路上,憑借多次實戰經驗,15發彈藥全部發射成功,發發炮彈準確落入著火區域,將線狀火源分隔阻斷,有效控制了山火向北蔓延勢頭。
4月5日晚上10時許,滅火分隊再次抵達木里縣北側火場。看到蜿蜒燃燒的火蛇正沿著山脊快速蔓延,滅火分隊迅速依托盤山公路開設陣地,觀測瞄準、裝填彈藥,在狹窄的山路上從不同位置對1100米外的火線進行射擊,發射35發滅火彈,有效地控制了火勢蔓延。
“我第一次見大炮滅火,一發滅一片,你們山西的滅火炮打得真準……”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林草局干部便瑪向來自山西的民兵滅火隊員豎起了大拇指。
自4月4日到達涼山州木里縣火場以來,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克服了當地風大且方向多變、沿線坡陡彎急等不利因素,對火場進行了兩天兩次夜間射擊,精準發射滅火彈50發,有效阻斷了500多米線狀火源,阻止了火勢蔓延,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山西民兵的良好形象。
新質民兵力量初顯鋒芒
聞令而動、令出行隨。
“這是我們以應急應戰任務為牽引打造的一支遠程滅火拳頭力量。”太原警備區政委楊文軍告訴記者,以往民兵參加滅火只配備一些鐵掃把、風力機等簡易器材,對于山高坡陡、無水源供給、夜間救援等復雜情況,經常是人上不去、火滅不了。太原警備區與北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119型遠程滅火系統,去年3月,在該公司組建了民兵遠程滅火分隊。北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振新介紹,作為一項軍民融合產品,該滅火系統取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應用專利,在2019年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災撲救任務中首次參加實戰,滅火效果顯著,一戰成名。民兵新質力量嶄露頭角、初顯鋒芒。
依托新興領域加強新質民兵力量建設,已成為提高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質量效益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據悉,太原警備區緊緊抓住發展產業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有利契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民兵調整改革成果,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新時代民兵建設轉型升級。
近年來,該警備區瞄準應戰保障專業化、應急救援全域化需求,對原有民兵力量重新“洗牌”,借助駐地轉型發展機遇和資源集聚優勢,編組了遠程滅火、直升機救援、無人機偵察、水上搜救和信息保障等203支民兵新質力量。他們按照編訓戰一體的思路,依托編組單位開展崗位自訓,利用訓練基地常態組織課題演練,通過遂行任務鍛造應急應戰能力,確保民兵新質力量編得精、訓得實、打得贏。
“能夠參加這次跨區支援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撲救任務,我感到十分光榮,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民兵,我們要擔當使命、主動作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我省民兵遠程滅火分隊隊員趙禹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