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多的時間,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著手打造百億產業聯盟,正是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發展理念取得的成果。
5月12日上午,來山西考察的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的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了解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情況。在這片總規劃面積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包括國家級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在內的4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和山西大學城,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在2019年超過了500億元。三年多的時間,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在園區考察調研時,習總書記表示,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改革發展初現成效。新興產業有活力,政策服務有保障。昨天,本報記者深入探訪習總書記太原之行的首站——山西綜改示范區,仔細了解總書記腳下的這片土地,它的熱度、速度和高度,真實觸摸到了一個充滿生機、創新無限的轉型綜改“排頭兵”,一個山西能源革命的“新地標”。
感受熱度 這是一片深情的土地
楊霞,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位把山西生物技術和研發水平帶到了世界第一梯隊的女強人,說起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經歷,幾次熱淚盈眶,語氣哽咽。“是綜改示范區無微不至的關心服務、高效精準的政策扶持,讓我們這家普通的生物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功能蛋白研發生產企業,獲得了海內外的廣闊市場。”
從2008年落戶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唐槐園區(原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楊霞帶領團隊始終專注于功能蛋白的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只原創、不扎堆、不跟隨。2018年5月,錦波生物與示范區管委會簽訂共建功能蛋白產業園相關協議。兩年時間,公司快節奏完成了項目公司注冊、可行性研究、總平圖和建筑設計方案審評、地勘、立項備案、回填土方、試樁、環境評價報告、節能評價、土地招拍掛手續等多道重要環節,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生長壯大;這一切的背后,都是綜改示范區一攬子“有溫度、有熱度”的舉措幫扶服務的結果。
“示范區在全國首創了‘一窗受理、一網審核’的政務服務模式,找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楊霞介紹說。更令她感動的是,當企業發展遇到難題時,示范區管委會領導即刻和她一同趕赴上海幫助協調解決,一碗麻辣燙和一個肉夾饃就是一頓晚飯。楊霞深有感觸地說:“比起資金的支持,我們更離不開這種精神上的支持。只要政企同心、同力,就一定能夠開創企業更加美好的未來。”目前,綜改示范區改革創新的步伐更加強勁有力,園區上下鉚足了勁,從多個側面入手,強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在已完成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大廳管服務、一支隊伍管執法“三個一工程”改革的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設計、策劃、改革,完成了“一網通辦”內容設計及信息化系統建設,于去年11月起全面實施。作為國內首個為企業服務的專業化平臺,“一網通辦”實現了服務企業內容最多、量化最深、服務最全,走在了全國前列。
見證速度 迎風就長的“綜改模式”
一個重大項目從孕育到誕生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在山西,在綜改示范區,記者找到的答案是:37天。位于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的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37天,從開工到項目招商中心正式開放只用了8個多月,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招商。這個速度,是金科集團在全國10個城市布局的12個項目里最快的。
“企業快”的后面是“政府快”。示范區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搭建為企業深層次服務體系,力求實現政府效率高于企業需求,形成項目落地建設的“倒逼”效應。圍繞企業洽談、引進、審批、建設、運營等環節及時調整完善機構職能,形成投資合作、項目促進、創新發展、園區保障等“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由“權力型結構”向“服務型結構”轉變。
一項項旨在為企業提供“短平快”服務的政策密集出臺、一個個“扁平化、一站式”辦事平臺相繼建成,越來越多的“立等可取”式辦事流程正在生成……在這樣一個高效、高速、高能的園區內采訪,記者的最大感受是:毫無疑問,今后園區內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落地速度”還將會變得快些、更快些!
為完善服務體系,示范區打造了咨詢中介服務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深度服務企業平臺。尤其是運行的“一網通辦”服務平臺,在線辦理企業開辦、投資審批、政策兌現、項目管理、招標采購、智慧辦公、公車服務等事項。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2個至3個工作日;企業投資審批、驗收壓縮至33個工作日以內。其中包括網上行政審批、網上政策兌現、網上企業服務等,做到全程“不見面”服務企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示范區改革不松勁,“一網通辦”升級至3.0版,細化優化“不見面”審批流程,深度服務企業,政策兌現再提速。
觸摸高度 打造創新發展“新高地”
看一個園區發展水平的高低關鍵看什么?當然是看區內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一定程度上說,企業的“體質”決定了園區的“素質”,更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后勁。由于匯集了一大批高科技、創新性、強實力的優質企業,山西綜改示范區也成為我省轉型發展大業的“實力擔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發展高地”。
習總書記在綜改示范區調研期間,深入了解了示范區20家代表性企業的轉型創新成果。這20家企業主要分布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半導體產業以及合成生物產業,它們在科技研發、產品創新及綜合實力等方面均處于產業的領先位置,代表著行業的發展水平和方向,同時也是我省轉型改革成果的生動體現。百信技術、錦波生物等企業的產品更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高精尖產品。
示范區管委會綜合辦副主任劉素林說,園區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通過自主裝備、工藝、材料上的創新,解決了很多“卡脖子”問題,尤其是這里生產的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碳化硅,不但生產規模大,而且解決了5G產業里面的“卡脖子工程”。信創產業、導體產業、生物產業……這里的優勢產業不僅領跑著山西的轉型綜合改革,很多產品還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最近,綜改示范區里的好消息還有很多:在美國、加拿大創辦有多家公司的49歲云計算專家任亞敏回鄉創業,入駐了示范區科技創新孵化基地;帶著好項目、新成果,國內材料專家、中科院北方資源植物重點實驗室主任桑濤來到示范區,開始自己的“二次起跳”;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數據標注項目基地生長迅速,短時間內員工就從1000多人翻了番;扎根開發區的錦波生物則正著手打造百億產業聯盟……綜改示范區如磁石、如梧桐,源源不斷地吸引著重大項目、優質人才和資金紛至沓來,而這也正是綜改示范區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發展理念取得的成果。
體驗力度 強力推動復工復產
今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社會生產造成了巨大影響。如何應對?成為考驗管理部門能力和水平的“試金石”。“要推進復工復產,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園區企業工人回不來。”劉素林說,“就像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區,有2萬名員工急需返廠復工,但是他們遍布在省內的多個地市,靠企業自己根本不可能讓工人回到崗位上。”
疫情期間,我省嚴格落實“五嚴五防”工作要求,但是復工復產就意味著人員流動,防控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復工后疫情擴散。為此,綜改示范區“點對點”制定方案,購買市場服務,向山西汽運集團租了50輛大巴車,把健康狀況良好的員工陸續接回園區。劉素林說:“當時,我們積極跟各個縣市區的相關部門聯系,在當地跟工人取得聯系,做好集合工作,通過大巴車集體運送回園區。”
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精準防控,有序加快投資項目建設和企業復工復產,綜改示范區出臺了《關于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實行“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制定復工復產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各項措施,做到防控機制到位、檢疫查驗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和宣傳教育到位,確保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與此同時,拿出真金白銀,給予企業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支持,將疫情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協調解決職工返崗復工后口罩、消殺用品、測溫儀等防護用品物資保障,對“四上”企業在疫情期間購置的防控物資給予10%補貼。
——對承租的區屬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在我省“免收2020年2月、3月房租”的基礎上,增加1個月的免租期,同時免去3個月的物業費。
——加強與各銀行及金融機構的溝通,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爭取更優惠的貸款利率,并做好續貸服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一季度,綜改示范區經濟運行秩序有序恢復,重點推進的98個項目中,43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15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達到1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