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生之本的就業,一頭牽著千萬家庭,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問題都位居首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克服疫情影響,一系列舉措精準有力、密集出臺,各地各部門正在綜合施策、多點發力,加快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全力減負穩崗擴就業,千方百計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讓百姓端穩就業“飯碗”。
政策穩崗大力減負援企
企業穩,則就業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企業盡快有序復工復產,經濟才能復蘇,崗位才能穩定。
朔州市跑出了有序復工復產的加速度。該市為企業發放返崗補助和新招工補助,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12條幫扶措施,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用電、用氣、用水等“欠費不停供”,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寬泛抵押、貼息支持、稅收優惠……一系列舉措有力推進了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產率100%。在當地,工業企業大規模復工復產帶動了相關服務業等產業復蘇,吸納更多就業。
住進新樓,在樓下就能上班,家門口扶貧車間的復工復產讓石樓縣曹家垣鄉王家莊村易地搬遷戶閆根巧分外踏實、開心。我省加快推進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增效。截至4月末,全省829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821家,省市縣三級扶貧龍頭企業410家全部復工。
綜合施策,全方位發力,今年4月,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我省出臺《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穩就業工作的通知》,從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大企業減負穩崗力度、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轉移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做好就業困難群體托底安置工作、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實做好就業創業服務等多層面、多維度統籌部署穩就業工作,打出了穩就業保就業的系列“組合拳”,全力促進就業恢復和穩定。
幫扶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為企業和員工吃下了“定心丸”。我省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失業保險參保企業只要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符合條件就能領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對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參保企業另外實施應急穩崗返還。特別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旅游等服務業企業優先審核撥付。截至4月底,全省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92億元,惠及6280戶企業的122萬名職工,約是去年同期的17倍。為了讓企業盡快申領到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太原市等地還開通了網上申領經辦渠道,實現不見面申報、零跑腿服務。
“減免緩降返”,真金白銀援企穩崗。除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外,我省實行階段性減、免、緩、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實行定額稅收減免、擔保貸款及貼息、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據初步預測,全省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保費,可減少社保費企業繳費138億元,企業負擔減輕,參保職工權益不受影響。
服務找崗“點對點”精準輸出
“坐上包機打工去,這待遇我還是第一次享受。”不久前,萬榮籍農民工高鋒從運城關公機場出發,免費乘坐專機赴廣東省惠州市返崗復工。同他一起前往的共有157名來自運城、臨汾等地的農民工。
出門上車,下車進廠。今年2月以來,針對農民工外出返崗困難,省人社廳牽頭建立了由公安、交通、衛健、鐵路等部門參加的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機制,各地紛紛成立工作機構,采取包車、包機、專列、專廂等“一站送達”方式,保障農民工安全、快捷返崗。截至5月14日,我省組織專車(廂、機)1817車次,幫助4.03萬名農民工返崗復工。
省市縣人社部門向社會公布聯絡員電話,加強底數排查,強化輸入地和輸出地聯系對接,確保農民工返崗復工出發地和接收地的無縫對接,推動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截至5月14日,全省農民工返崗108.4萬人,返崗率97.9%。
每年3月,都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影響,我省不少高校積極謀劃,把往年線下雙選會搬到了線上。
3月2日上午,山西農業大學網絡視頻雙選會舉行。該校物流專業郭同學向4家心儀的單位在線遞交了求職簡歷,并成功被錄用。當日,該校網絡視頻雙選會吸引了來自全國26個省市區的400余家用人單位,1500余種就業崗位,需求量3萬余人。
網上投遞簡歷、在線匹配崗位、無障礙視頻面試、遠程簽訂就業協議書……今年的招聘會由“面對面”改為“屏對屏”,“云招聘”讓就業路更寬。
不僅高校雙選會,我省網絡招聘活動也越來越紅火。我省人社部門與“智聯招聘”開展合作,大力開展線上春風行動,設立企業招聘用工專區、重點企業用工信息專區、省外用工信息專區,全力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服務模式。
合力拓崗發力打好“組合拳”
技能是就業的根本。正在全省進行的全民技能提升行動為廣大勞動者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提供保障。
楊海瑞是靈石縣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疫情影響,家里農產品銷路不暢。該縣舉辦電子商務平臺技能培訓,不僅通過電商平臺幫助解決銷路難問題,還手把手教怎樣在網上營銷。我省持續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構建“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體系,今年計劃繼續培訓100萬人次,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將通過提升技能、提升素養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受疫情影響,一些農民無法外出務工,還有一些農村貧困勞動力屬于“無業可扶、無力脫貧”,我省多部門相互協調、多渠道開發崗位,采取給予吸納補貼、擴大以工代賑、提供公益崗位、進行托底幫扶、激勵返鄉入鄉創業等措施,幫助他們就近就地就業。
不可否認,我省就業形勢依然面臨較大壓力。據測算,今年我省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有23萬人,同比增加4.6%。與此同時,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穩就業保就業任重道遠。只有堅持不懈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不遺余力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老百姓的就業“飯碗”才能更牢、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