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太鋼集團傳來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集團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提前兩個月順利完成供示范快堆主設備用不銹鋼板合同,再次攻克了我國核電用高端不銹鋼材料難關,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再立新功。實際上,如今太鋼已占據了國內核電用不銹鋼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太鋼核電用不銹鋼能夠得到業內的青睞,其產銷研團隊功不可沒。被譽為太鋼核電用鋼技術研發“第一人”,太鋼技術中心不銹鋼產品研發高級工程師尹嵬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要解決問題,必須親力親為”
尹嵬,這個在常人眼中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工程師,20多年來與團隊成員一道,緊盯國內核電發展方向,在核電專用不銹鋼材料研發領域默默耕耘,相繼攻克了一項又一項“卡脖子”難題,為我國核電關鍵材料的國產化、自主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應當有科研人員,要解決問題,必須親力親為”。多年的攻關經歷,讓尹嵬養成了深入生產現場的習慣。他仍然記得第一次開發核電站的心臟——堆內構件用不銹鋼板時的情景,鋼板的技術指標要求極高,有的鋼板厚度、寬度都超出了現有生產工藝和設備的設計能力。“第一次投料后,怕出問題還就真的出了問題。那個時期,吃不好睡不好,做夢都在想著怎么解決問題。”作為研發團隊的技術負責人,看到產品的質量出了問題,尹嵬感到無比心痛。“作為科研人員,前期工作做扎實些,后面就會省很多心。多下些辛苦一次就干好,總要比反復多次劃算。”為弄清楚問題癥結所在,尹嵬帶頭蹲點生產現場,白班連夜班,有時候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就這樣,在他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國內首創的堆內構件用核級不銹鋼板終于完工交貨。隨后又經過努力,先后攻克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堆內構件產品技術,實現了太鋼在核島堆內構件不銹鋼板系列產品的國內獨家供應。
從"要合同干"到"合同干不完"
2017年底,我國第四代核電項目示范快堆主設備用不銹鋼材料開始招標,由于快堆堆容器、堆內構件等主設備處于高輻照和高溫環境下,對材料的抗輻射、耐高溫、耐腐蝕、抗疲勞和穩定性等綜合性能要求極高,對傳統不銹鋼及其制造技術提出了全新挑戰,國內多家優秀企業參與了投標。由于技術指標高、部分指標甚至超出了一般理論。為了獲取精準的數據,盡快解決問題,每一塊鋼板從冶煉、軋制、熱處理、性能試驗,尹嵬從頭到尾全部都要跟蹤下來。
“那段時間剛剛解決了一個難題,又面臨著下一個新的技術挑戰。無數次加班加點,無數個不眠之夜,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為了國家重點項目、為了太鋼、為了團隊,我們只能拼了。”尹嵬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萬千。功夫不負有心人,太鋼終于在國內第一家實現了快堆特定型號全系列厚度鋼板的工業化生產,完成了第一單合同。就是這單合同的交付,為后續合同贏得了機會,實現了從“要合同干”到“合同干不完”的成功轉變。
核電是共和國的一張亮麗名片。作為國內最早研發生產核電不銹鋼材料的企業,太鋼一直堅持自主創新,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尹嵬和他的團隊成員正是靠著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斷創造著一個個“首發”“首創”“首用”,為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助推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