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婁煩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工程,婁煩“四好農村路”的建設的托起了百姓的致富夢,交通扶貧為全縣脫貧攻堅決戰完勝注入不竭動力。
變了農村
昔日的婁煩,群山合圍,川壑織阻,地貌復雜,地勢高低懸殊,交通十分困難。尤其是農村,不少村莊不通公路,不通機動車,百姓出趟門那真是費勁。
黨的十八大以來,婁煩縣“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婁煩縣交通運輸局搶抓機遇,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8公里,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工程折合里程約500公里。下大力氣改造提升了5條縣際公路,打通了東西南北出口,實現了全縣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客車目標。
隨著道路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讓婁煩的特色土豆、優質小雜糧、有機瓜果蔬菜等農產品,運出了田間,飛出了農村,賣到了省城以至于全國。
活了產業
因為交通的不便,多少年來婁煩的農業一直處于傳統的落后的小農經濟模式,如今隨著
短短的幾年內,婁煩全縣142個建制村、47個較大的自然村全部通了水泥路,而且還針對農村蔬菜大棚建設、特色雜糧基地建設、油用牡丹、經濟林建設等修建了多條產業路、園區路、林間路、旅游路。這一條條道路的修建,一夜之間改變了婁煩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讓婁煩的農業活了起來,壯大起來。
靚了景點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打通了偏遠村莊的交通脈絡,也成就了一條條美麗的交通走廊景觀帶。
方便快捷的公路運輸讓婁煩的一個個景點串起來、活起來,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云頂風光、汾河晚照、龍和勝景、周洪古剎以及三教寺、花果山、高君宇紀念館這一個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名勝景點、紅色教育基地,因快捷交通不再遙遠,每天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村民們收入一天天增長。
如今,來婁煩旅游、觀光的人比過去多了,來洽談項目、投資合作的人比過去多了。綠水青山正轉化為金山銀山;紅色資源、古國文化、觀光農業正轉化為婁煩的一張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