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區漂亮吧,小區改造我也有貢獻,通過‘義務監工’發現并糾正了不少施工中的問題。”8月26日,在金剛里小區,70歲的劉榮晉自豪地對記者說。在創建文明城市行動中,杏花嶺區三橋街道多方聯動,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一個有著近40年歷史、包括32個院落69棟樓老舊片區的大“換臉”。
金剛里片區東鄰金剛堰路、西至濱河東路,北起柳溪街、南至旱西關街,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包含32個院落69棟樓及9條街巷,所轄居民7896人。片區內駐地單位較多,所轄樓院也分別歸屬16家產權單位,其中八成為無人管理院落。
因年久失修,整治前,小區路面破損嚴重,私搭亂建屢禁不止,配套設施普遍老化,公共活動空間不足。另外,區域內兩個馬路市場普遍存在占道經營現象,一到高峰期,金剛里北二巷以及周邊道路就會嚴重擁堵。2019年,杏花嶺區決定徹底整治金剛里片區,涉及拆除違建、整治破墻開店、統一門頭牌匾、平整街道路面、粉刷樓體內外墻、整理架空管線、增設室內外照明設施、施劃交通線路、園林綠化、增加便民服務設施及活動場地等十余項工程。
開始整治后,三橋街道努力滿足當地居民的各種需求,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并且廣泛發動居民參與其中。居民劉榮晉是一名退休工程師,熟悉施工中的每個環節,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擔當“義務監工”,在施工方面發現問題及時向社區反映。韓鳳英曾在金剛里社區當了20多年主任,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小區改造時也提供了不少好意見。
平整通暢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樓體、漂亮的社區游園和街頭小品……如今的金剛里小區真的是舊貌換新顏。當地居民沒事就喜歡在小區內走走看看,或聚在一起聊天,互相交流一下新生活的新感覺。環境好了,大家主動愛護,環衛工人的勞動量也減輕不少。
金剛里小區變美了,除當地居民感到幸福外,就連附近小區的居民沒事也喜歡過來轉轉,感受創城帶來的福利。
陳軍家住勝利橋東,在府西街上班,幾乎每天騎車下班途經金剛里小區時,都要“順便”轉一圈。
“過去,金剛里小區內有馬路市場,蔬菜、水果、熟食、日用百貨一應俱全。沒改造前,我很喜歡來這里買菜,下班順路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品種全,雖然馬路市場方便了居民,但小區環境是真差。如今改造好了,我的習慣仍沒有變,下班時還是習慣進金剛里小區轉一圈,欣賞改造后的新面貌,感受當地居民的幸福。”陳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