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正值周日,萬柏林區小井峪文化產業園內的古玩市場,上千家攤點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來游逛。近年來,小井峪社區借“城中村”改造契機,發展文玩、文創等文化產業鏈,欲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山西的‘潘家園’,使其成為古玩、藏品及現代文化創意產品等山西及中國民間、民族、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小井峪文化產業園總經理張廣文如是說,作為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北京潘家園以其豐富的古舊物品、傳統的古玩交易方式等,成為地域文化的載體和特色文化象征。山西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坊間有“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說法。
小井峪社區位于萬柏林區西南,其歷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代永徽(唐高宗李治年號)年間。“據史料記載,這里曾挖掘出一座唐代墓葬,碑文記有‘永徽六年二月廿日附身附槨必誠必信送歿禮備與夫人何氏合葬于并城北廿里井谷村東義井村北’等文字。”張廣文說,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資料顯示,清代中期,小井峪仍叫“井谷”。
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如今小井峪社區已高樓林立,一派現代化城市景象。“過去我們辦有涉煤、倉儲等集體企業,居民多靠租賃自建房產謀生,但隨著社會化發展,城鄉融合的快速推進,我們也遇到轉型發展的問題。”小井峪社區黨委書記魏滿福介紹說,經過外出考察、專家研判,征求居民意見、建議等,社區黨委決定建設小井峪文化產業園,以文玩、文創等文化產業為依托,促進轉型發展。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園區首期建成各類建筑約6萬平方米,設有文創大廈及600個坐店商鋪,涉及非遺、瓷器、玉器、字畫、藥茶等幾十個品類,并在周邊設置近2000個攤點,已開市1500余個。“南宮古玩地攤市場閉市后,很多商戶分流到了這里,帶來不少人流量。”魏滿福說,“開市近半年的小井峪古玩市場,每逢周末,人流量能達到三四萬人,比預期還要好很多。”
“作為省會城市,需要一個功能完備的文玩、藏品市場。”山西省收藏家協會會長許若軍表示,山西是文化大省,需要有叫得響的文化符號,一如潘家園之于北京、八仙庵之于西安、城隍廟之于上海,“小井峪古玩市場未來可期。”
“按照規劃,園區總面積達11萬平方米,下一步,我們將優化商戶結構,吸納特色手工藝品、富含文化創意的產品進駐,引導更多古玩、藏品及文創產品商戶向小井峪聚攏,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張廣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