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太原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汾東病區順利完成2例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及2例腹膜后腫瘤手術。
南京鼓樓醫院孫喜太教授與胃腸外科汾東病區手術團隊完成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患者才某某,男,51歲,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主因大便次數增多3月余入住我院消化內科,約3-4次/日,伴血便,完善全腹部CT提示直腸腸壁局部環形增厚,漿膜面毛糙,考慮直腸癌,伴盆腔內淋巴結轉移可能,建議結合腸鏡檢查;腸鏡病理檢查提示:(回盲部)腸系膜急慢性炎伴糜爛;(距肛門7-10cm直腸)形態考慮腺癌,詳等免疫組化結果進一步明確。完善相關術前準備,控制血糖,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積極組織術前討論,全麻下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患者李某某,男,88歲,既往患有“膽囊結石、前列腺增生”,未予以診治;本次因“間斷腹痛半月”入住我院消化內科,伴里急后重感及肛周疼痛明顯,完善全腹部CT考慮直腸癌,漿膜侵犯,伴周圍淋巴結轉移;左半結腸鏡提示直腸癌,結腸多發息肉,病檢回報(直腸)形態符合低風險癌,腺癌可能,(乙狀結腸)符合早期管狀腺瘤,積極完善相關術前準備,請心內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會診,組織術前討論,評估手術風險,排除手術禁忌后,全麻下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胃腸外科汾東病區手術團隊與府城院區馬煜主任行腹膜后腫物切除術:




患者石某某,女,61歲,半年前于山西某醫院行腹膜后腫物切除術;后患者曾于北京某醫院復查,再次發現腹膜后占位,并行病理學檢查提示右側腹膜后腫物:梭形細胞腫瘤,局灶細胞密集,符合神經鞘瘤,本次主因“復查發現腹膜后占位1月余”入住我科,積極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全腹部CT提示:脊柱右側腹膜后神經鞘瘤,右腎上級局部欠規整,腹主動脈硬化;上中腹部核磁增強提示:L1椎體右側神經源性腫瘤可能性大,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病情,做好圍手術期準備,行腹膜后腫物切除術。


患者丁某某,女,43歲,30年前因“闌尾炎”于外院行“闌尾切除術”,自訴患有“膽囊結石、膽囊炎、甲狀腺結節”病史,均未予以診治,1周前患者曾于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體檢婦科彩超,提示子宮后上方不均質實性包塊-考慮源于腹膜后間隙,注意神經纖維瘤,子宮及雙側附件未見異常,盆腔MR提示左側骶前占位,神經源性病變可能;本次因“體檢發現骶前占位1周余”入住我科,入院后完善全腹部CT提示左側髂窩占位,神經源性腫瘤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必要時穿刺活檢;復查盆腔核磁提示左側髂窩占位,神經源性腫瘤可能性大,不除外Castleman病,少量盆腔積液;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積極組織術前討論,行腹膜后腫物切除術。
專家介紹

孫喜太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肝膽胰中心膽胰外科及減重代謝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及東南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機器人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肥胖合并OSAHS外科減重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減重及代謝分會委員、國際減重代謝外科聯盟(IFSO)會員。歷任江蘇省醫學會腔鏡外科學組副組長、江蘇省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副組長、江蘇省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學組副組長、江蘇省抗癌協會肝臟腫瘤學組委員。任《腹腔鏡外科雜志》、《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等多家國內學術期刊編委。
長期從事肝膽胰外科及減重代謝外科臨床和研究工作,精通各種復雜肝膽胰外科疾病、肥胖和代謝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

馬煜
主任醫師,胃腸外科府城病區主任。
擅長各種復雜普外科常見病手術及消化道腫瘤的綜合治療。

梁奇正
副主任醫師,胃腸外科汾東病區主任。山西省醫師協會甲狀腺及代謝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分會委員。
熟練掌握普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開展了規范化的腹腔鏡下的膽囊、闌尾、疝修補手術。擅長胃腸各種疾病,尤其胃腸腫瘤的治療。
門診地址:

太原市中心醫院府城院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解放路東三道巷1號。
交通指南:乘坐25路公交車至北肖墻壩陵北街口(征兵大廈),向西100米。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汾東大街256號,汾東大街與太茅路交叉路口東南角。
交通指南:乘坐公交車906,306路公交,賈家寨村下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