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山西新聞

大西高鐵開通 一條高鐵解鄉愁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記者 杜春春 2020年10月04日 06:21

列車長與乘客拍照留念。本報記者 杜春春 攝

  臨汾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山川風光美不勝收——您可以尋根祭祖憶鄉愁,感受老家溫暖如初;可以來吉縣壺口瀑布傾聽大自然的“黃河大合唱”,感受“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勢;可以登高賞景,來鄉寧縣云丘山盡享自由“森呼吸”;也可以來永和縣一睹大美黃河乾坤灣的造化玄妙。

  所有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大西高鐵的開通,縮短了城際之間的距離,實現了人們一日千里的夢想,改善了投資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為實現百姓精準脫貧、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拉動臨汾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大動力。

  暢通暢游促發展

  “您好,歡迎回家。”10月1日,在洪洞大槐樹景區門口,高平平像往常一樣,熱情地講解著。

  這一次,她接待的是來自北京的張女士一家。

  “坐高鐵特別快,我們30號下午就到了,住著景區內的民宿,吃著老家的特產和小吃,就像回家一樣。”高鐵的開通,讓張女士一家從北京乘坐動車5小時就到了洪洞大槐樹。“這次國慶節我們一家人到大槐樹尋根祭祖,正好趕上了‘非遺進景區巡演’活動,我們在許愿墻上寫上了自己的祝愿,讓孩子們也知道有國才有家。”

  “前幾年我帶團來到大槐樹景區時,就小小一塊地方,游客們坐車一天,半小時就轉完了,往往覺得很掃興。現在有了高鐵,景區也擴展了,游客們玩得也很開心。”高平平說道。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因明初規模浩大的18次官方大移民而聞名于世,是億萬大槐樹移民后裔心中“家”的象征、“根”的向往,更是臨汾市文旅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旅游業的穩步發展和交通的便捷,近年來,大槐樹景區游客年接待量由不到10萬人增加到百萬人以上,年綜合收入由不到100萬元增加到6000萬元以上,客源范圍由鄰近幾省輻射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員工由150人輪流上崗到如今500名員工全職在崗,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就業穩崗、脫貧攻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車廂濃濃家國情

  上午11時29分,列車D1959次列車進入了洪洞西站。在列車的3號車廂內,7歲的甜甜擺出自己喜歡的畫筆在紙上一筆一劃地畫著,不一會兒畫出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是王女士今年第一次帶著女兒旅行。“我們從太原出發,坐著動車方便又快捷,沿途有很多莊稼地,有玉米、辣椒等,孩子可以把看見的風景畫出來,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王女士說道。

  “今年的中秋節趕上了國慶節,車上的乘客都和往常不一樣,前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都很少出門,今年車上旅游的乘客比較多,孩子也多了不少,大家帶著各種特產,這種感覺就像過年,特別熱鬧,我們為乘客發放了五星紅旗,大家在車上拿著小國旗唱起了歌,既開心又激動。”D2561次列車長尉祎璐說道。

  也許是雙節的渲染,列車的2、3、4號車廂里,大家都揮舞著手里的五星紅旗歡歌笑語,不知不覺就到了侯馬北站。“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一首《我和我的祖國》結束了本次乘車,大家依依不舍地拿著行李下了車。

  便捷出行你我他

  一路向南,記者坐著列車到了運城北站。

  下午4時許,運城北站的候車大廳里依然熙熙攘攘。高先生背著雙肩包,一只手提著玩具和當地的特產,一只手拿著手機正在和兒子視頻。

  “爸爸馬上就回去了,再等爸爸1個小時。”

  高先生是臨汾人,由于在運城工作,高先生一個月往返臨汾好幾次。“2018年,我工作調到運城后至少一個月回去4次,有時候是周末,有時候是下午回,次日早上再來。有了高鐵,40多分鐘就到了,不算事。”

  “乘坐D5378次列車的旅客開始檢票了……”廣播聲音反復著。這時,高先生的電話再次響起,電話那邊又傳來了兒子的聲音,高先生慌忙提起行李直奔檢票口。

  高鐵通,文旅興,產業旺。大西高鐵橫越華夏五千年的積淀,是臨汾人民的“福祉線”。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旅客中秋、國慶“兩節”期間出行需求,臨汾西站從9月28日至10月10日期間,陸續增開7趟次動車(高鐵),預計發送旅客8萬人次,方向以太原、北京、西安等為主。穿境而過的大西高鐵,為臨汾旅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拉動作用。

(責編:張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石嘴山市| 横峰县| 霍林郭勒市| 进贤县| 四会市| 新绛县| 石狮市| 交口县| 大竹县| 连州市| 稷山县| 漳州市| 大方县| 开封市| 易门县| 龙南县| 镇雄县| 广元市| 合水县| 沙田区| 方山县| 河北省| 石台县| 泽州县| 满城县| 运城市| 东方市| 黎川县| 韩城市| 九江市| 甘肃省| 耒阳市| 临猗县| 广东省| 宁河县| 肃宁县| 怀安县| 杭锦旗| 桦南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