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這樓七層呢,有了電梯方便太多了。”說完,家住桃園一巷南二條9號院80歲的老人張新,招呼78歲的老哥們冀保安走進電梯……加裝電梯,解決了老舊小區中老人們的大難題。

11月23日,記者在太原市杏花嶺區金色維也納小區看到,加裝8部電梯的工程已經開工。據小區業主王曉華介紹,之前小區居民們就打算加裝電梯,但昂貴的費用讓大家望而卻步,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加裝電梯的費用超過一半都由各級政府的補貼承擔,讓大家有了達成愿望的可行性。“社區出面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工作,我們業主也建群討論(加裝電梯)各種問題。”王曉華說。

據了解,在最開始階段,有部分居民對“加裝電梯”表現出抵觸情緒,提出的問題主要是“擔心屋內光線受到影響”、“噪音過大耽誤休息”、“造成樓內溫度過熱”。面對這樣的情況,施工方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以消除大家的擔憂。“我們工程選用的外立面基本都是玻璃幕墻形式,透光率較高,能夠最大限度消除對樓內的光線影響;電梯采用‘無機房’形式,主機都安裝在樓頂的電梯井道內,經過測試,音量在40分貝以內,和空調開機的聲音差不多;頂部的通風口,在散熱方面也有著非常好的效果。”金色維也納小區加裝電梯工程相關負責人說。
太原市杏花嶺區房地局副局長李二棟介紹,2020年,該區預計加裝電梯15部,其中已經開工11部。資金來源中,各級財政補貼超過百分之六十,其余由業主按照樓層不同按比例分擔。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長范嗣斌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棚戶區改造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前者通過拆除重建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住”的需要;后者則體現了民眾對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的更高要求。兩者雖然都有政府的主導和投入,但相比于棚戶區改造的大拆大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相對動作更精細,也更有利于社會結構的穩定。太報全媒體記者賈軍紅通訊員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