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需要一種記憶,“老字號”就如承載著市民生活韻味的明信片。打開“太原記憶”,足以讓人感覺滄桑歲月帶來的震撼。
多少年來,過年及節慶日里,到老香村買點心去走親訪友,早已成為太原人的傳統。為了更好的發展,老香村近期將開始翻建,預計今年7月底與鐘樓街同步完工,屆時,會在原址全新亮相。
“積極配合鐘樓街改造及全市整體規劃,希望借改造東風鳳凰涅槃,把流傳下來的歷史文化底蘊、有龍城百姓記憶的老字號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太原市老香村副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貴保表示。

起落沉浮屹立百年韻味濃
“我就好那一口,老味道!啥時候重新開,還在這兒吧?”近段時間,在柳巷與鐘樓街交叉口西南角,古色古香的老香村已被圍擋圍起來,為翻建工作做準備,不少市民紛紛咨詢。
作為百年老店,老香村在很多太原人眼里是種別樣的情懷,是屬于那個年代的名片,是太原人心中的牽掛。回顧百年歷程,有鼎盛有衰落,老字號承載的是一段歷史、一段文化。老香村創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幾年后,自產自銷品種增至400多種,日銷售額達300余個大洋。逢年過節達1000余個大洋,成為全市鮮貨業中大字號。民國廿六年(1937),老香村步入建店以來的第一個興盛時期。每月生產60至70個品類,最高月產量超過萬斤,產多少銷多少,不少號鋪紛紛前來進貨。逢年過節,達官貴人,有頭有臉的人家,皆以品食饋贈老香村糕點為榮。
抗戰期間,老香村中斷發展。1949年太原解放,老香村再逢生機。1962年9月,恢復“前店后廠”的傳統營銷模式,以傳統名品精桃酥、奶油桃酥、襪底酥等十多個產品的色、香、味及其食品文化風靡太原。這一年,老香村全年業績創建店30多年來最高,達115.6萬元,進入第二個興盛期。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首批命名為“中華老字號”企業,百年老店,古枝新花,老香村進入輝煌時期。之后幾經沉浮,2018年10月,“老香村”旗艦店于原址重新開業,延續前店后廠、自產自銷模式,從環境、品類到服務,在每一個環節都注入了全新活力。
此后,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的老香村,成為柳巷商貿圈一處亮麗景觀。
百年密碼傳承發展奔向前
歷經百年滄桑,幾次起落沉浮,又不斷前行,支撐其發展有何密碼?張貴保坦言,是它的軟實力,企業的文化和傳承,可歸納為:講誠信、要盡責、重經營、肯堅守、謀發展、樹自信。這些并非一下子產生,是在傳承中發展、提高,與時俱進。

誠信是支撐老店百年發展的精神文化。老香村的誠信文化由三個“講”字摯領,一是對賣主講誠信,不訛不詐;二是對買主講誠信,不瞞不哄;三是在內部講誠信,不欺不壓。使其強時可做大,弱時不至死,是老店的軟實力。具體講即“要盡責”,成為老店維持生命的精神砥柱,是老店走出低谷的法寶。能夠困難中凝心聚力、抱團不散,起到支撐作用的是“肯堅守”。
百年以來,老香村高舉自產自銷之旗,似與同行各家如出一輒。但在旗幌之下,不僅產銷南糕北點,還批量引進天津海產、北京啤酒、南京板鴨、金華火腿、江浙熏魚鹵肉,甚至從上海購進外國洋酒、西洋罐頭、時髦味精、咖啡等等,品種之多之豐,經營之好之活,資金之厚之大,稱雄太原。這正是“重經營”“謀發展”先行,所帶來的眼界寬、路子廣、步子大。自信猶如一個人的智慧和膽魄,不論順境、逆境,始終樹立自信,終成今日之規模。
此次翻新又是一次老店新生的華麗轉身,不僅是新店鋪的亮相,更是老技藝、老傳統的延續。不少員工表示自己充滿干勁,將在這段時間守護并傳承好老字號的產品制作技藝,也期望幾個月后重新開業的“老香村”再度插上騰飛的翅膀,令百年品牌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