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14日公布。我省將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共同富裕,讓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過上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高品質生活。
就業: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我省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我省鼓勵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加強創業載體建設,促進創新創業平臺服務升級,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推動“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性小額貸款”扶持模式,拓展新經濟、新業態就業空間,多渠道支持靈活就業。
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和援助。做好零就業家庭人員、長期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托底保障,實行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
依托山西省就業創業網上服務大廳開展網上失業登記經辦服務,推進在線辦理就業服務和補貼申領。市級以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實行崗位信息在線發布,按規定向省級、國家級歸集。
收入:力爭達到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省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速。到“十四五”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達到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省把推動共同富裕作為新發展階段踐行人民至上的主攻方向,探索典型經驗和有效路徑,完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落實以稅收、社會保障、財政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實現共同富裕上取得明顯進展。
教育:構建公平優質教育體系
我省將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在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方面,發展公辦幼兒園,落實小區配套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通過財政補助、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教師等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堅持就近就便就優,優化城鄉學校布局,加快中學向縣城集聚、小學向鄉鎮以上集中。加快城中村和城鎮人口密集地區中小學建設,保障常住人口學位供給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
社保: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我省將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升統籌層次和水平,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在非公經濟組織、新興就業群體和靈活就業人員中開展參保擴面行動,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同時,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住房: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持商品住房供應有序、結構合理、價格平穩。
同時,加快發展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規范租賃市場秩序,補齊租賃住房短板。規范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進一步完善住房市場和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養老: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我省將開展贍養老人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子女贍養老人的標準。建立以社區為平臺、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機制,提升居家社區服務網絡覆蓋面。實施社區養老幸福工程,建設分布式、多功能、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聚焦“醫、養、服、樂”,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我省將繼續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完善家庭支持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城市:構建數字民生體系
圍繞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城市大腦”集群,重點推進太原等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在此基礎上,構建數字民生體系。推進數字教育,引導建設智慧校園,創新教學、教研和管理方式,構建“互聯網+教育”一體化大平臺;開展“互聯網+”健康咨詢、醫療、護理、藥事等服務,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應用;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建設,推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構建公共體育場館智慧化運營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