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太原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出臺。今后,我市診所準入實行備案制,只要準備齊全診所材料并符合相關要求,診所備案機關當場為其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登記在冊并實際運行的診所2200余家。診所平均執業人數為2.7人,其中,醫師平均為1.6人,護士平均為1.1人。內科、口腔科、中醫科、骨科、婦科等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業務占診所業務的比例超過90%,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市診所整體運營質量及水平較為傳統,規范化管理迫在眉睫。據介紹,此次改革,旨在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吸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建設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診所,作為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
準入程序——由10天拿證變為當場發證
過去,診所準入程序多,需要提交相關材料,組織專家現場審查,拿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需要10天左右。今后,診所備案機關收到備案材料后,對材料齊全且符合備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當場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而備案材料也精簡為《太原市診所備案信息表(試行)》“一張表”,這在全國首創。
以前,只有中醫診所享受備案制管理。今后,專科診所、全科診所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
準入重點——由重“硬件”變為重“軟件”
以前,診所準入時,重點審核診所的面積、設置、設施等硬件條件。今后,診所準入時,審核重點將由“硬件”轉為“軟件”,更加注重醫師質量,從而在根本上提升診所服務質量。
診所是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醫療機構。今后,重點審核醫師資質和能力,在診所(不含中醫診所)執業的醫師要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
同時,鼓勵在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可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診所。
管理方式——由紙質化變為信息化
以前,診所對患者的診療信息為紙質化管理,存在不系統、不完善等問題。今后,診所要建立信息系統記錄診療信息,并按照要求接入所在市、縣(市、區)醫療服務監管信息系統,報送和上傳診療信息。
我市醫療服務監管信息系統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統一組織建設,實現與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信息系統數據共享,與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并符合其標準規范。診所實行實名制就診,規范醫療文書的書寫和管理,實現基本診療業務和服務信息化。
同時,依托信息監管平臺,加強對診所運營和醫療服務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實現實時監管。診所信息系統要符合《診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基本要求》,不符合的,限期整改;整改不落實的,由備案機關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所開辦狀況將作為診所主要負責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個人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