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秋色宜人。位于陽曲縣泥屯鎮陽坡村的太原陽曲北山生態園綠意盎然,果樹坡地與林地連綿起伏,呈現出優美的圖案,在藍天白云下組成了一幅優美畫卷。
近年來,陽曲縣堅持黨建引領,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總體目標,有效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黨的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融合,打造山川秀美的生態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
讓全民動起來
作為全國第一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縣,陽曲縣將黨建工作與生態文明理念宣傳教育相結合,先后打造了國家級、省級、市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今年已吸引100多批、萬余省城黨政機關干部、市民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成功舉辦了全國義務植樹系列宣傳山西站活動和我省援湖北醫療隊“我為健康植棵樹”活動,組織完成40余場義務植樹活動。
“陽曲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省、市、縣、鄉’五級植樹基地縣,也是全國第一家實施‘互聯網’植樹項目的試點縣,這種‘5+1’模式創建了國家綠化名牌,獲得了‘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陽曲縣林業局黨組書記楊繼福說。
陽曲北山生態園是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這里曾經土地貧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是省城生態最脆弱的區域之一。從2004年開始,該縣在北山生態園的1500余畝荒山上植樹造林,現已完成綠化面積1300余畝,栽植樹木近百萬株。
“陽曲縣堅持‘圍繞林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廉潔型、節約型’機關建設水平得到提升,做到了黨員干部帶頭沖在生態林業建設第一線,讓黨旗在建設工地上高高飄揚。”楊繼福說。
讓山川綠起來
沿康西公路一路向北,駛出西凌井隧道,眼前豁然開朗。群山環抱之中,是北小店鄉六固村所在之處。“你看,到處都是綠色,現在村里林木覆蓋率達到了81.2%。”六固村黨支部書記高美林說,多年來,縣、鄉、村三級都非常重視山區綠化,這個總面積45平方公里的山區村,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912畝。2020年,六固村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每逢節假日,六固村成為省城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正在游玩的市民張麗,看著綠意蔥蘢的美景,沉醉其間,不舍離去。她說:“六固山清水秀,離省城又近,真是個好地方。我回去后一定要推薦給同學朋友。” 近年來,陽曲縣以國土綠化為突破口,全力實施生態建設、生態效益、質量提升三大重點工程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增長到26.2%,林木綠化率達到46.87%。統籌推進“綠化、彩化、財化”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55萬畝,景觀通道綠化260公里,建設森林公園6個,康養基地2處,打造10余個景觀點,美麗鄉村綠化近百個,馬駝等3個村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幅錦繡陽曲的美好畫卷正在林草人的辛勤繪制下徐徐展開。
讓群眾富起來
東黃水鎮大漢村曾是陽曲縣的貧困村。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村民陳萬金抓住機遇,響應號召,在2016年12月注冊成立了常青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以造林綠化助力精準扶貧,在興林增綠中讓群眾脫貧致富。
陳萬金說:“黨千方百計為我們過上好日子出謀劃策,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致富的路子,在這條路上我就要幫助帶領老百姓致富。”合作社先后承攬了“創森”工程4500余畝,合作社人均增收達7000余元。
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陽曲縣林業局緊跟全縣決策部署,制定林業扶貧工作方案,黨員干部積極參加扶貧包聯工作,帶動全縣78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779元,實現了生態扶貧政策幫扶全覆蓋。63家生態扶貧造林合作社累計造林21.3萬畝,種植干果經濟林4萬畝、提質增效2.3萬畝、發展特色經濟林1.3萬畝,促進了群眾穩定增收。森林旅游、生態康養每年吸引20余萬人次來陽曲旅游,實現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