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晨,住在杏花嶺區太礦享堂小區二居委的王良大爺,都要在小區里轉上一大圈,先沿著平整的道路走走,再到小游園里鍛煉鍛煉,最后去涼亭找老友聊天,生活非常愜意。在很多老太原人的印象中,幾十年來,太礦享堂小區都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在杏花嶺區老舊小區片區化改造中,該小區煥發了新活力。
幸福味道
9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了礦機社區太礦享堂小區。從五一路進入小區,位于街口的大門美觀大氣,內部道路寬敞平整,車輛停放有序,路邊能不時看到涼亭和長廊,各種綠植點綴其間。坐在涼亭里的居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20多棟“蘇式三層起脊悶頂式住宅樓”是這個小區的名片,每次來這里,記者都要去看看?!疤K式住宅樓”分布在三個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是半封閉式的“大院落”布局。過去,樓體周邊到處都是私搭亂建和雜物垃圾,如今院落空地已成為了漂亮的小游園,樓體也得到了修繕。
太礦享堂小區是個典型的單位大院,始建于1951年,目前共有樓房72棟、平房10排,居民3854戶、1萬余人。由于年久失修,一些老樓房出現墻面裂縫、屋頂漏雨、地基下沉等現象,水電氣暖等配套設施也老化嚴重,經常發生故障。小區內私搭亂建嚴重、道路坑洼不平、缺乏綠地和活動場所,不少居民都搬離了這里。
2019年6月,太礦享堂小區開始片區化改造,將拆除違建、樓體修繕、園林綠化、雨污水改造、強弱電入地、熱力管網改造、路面硬化等項目同步實施、一體推進。
礦機社區主任程翔介紹,從2019年到現在,小區一直沒有停止改造的腳步,陸續建成了3個智能存車棚和2座公廁,目前正在改建老年餐廳。社區積極為居民打造“15分鐘生活圈”,合理安置了刻章、修鞋等小手工業者,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非常高。
連片改造
杏花嶺區是老城區,轄區內像太礦享堂小區這樣的單位宿舍大院非常多。因建成年代久遠,這些小區存在很多問題。早在2017年,該區就開始連片改造老舊小區。
勝利街27號院是最早的試點小區。該小區改造分為3個階段:一是將院內大操場改建為中心游園;二是對老舊住宅實施節能改造;三是拆除了違法建筑,改造基礎設施,并改擴建了原有的社區辦公場所。經過一系列改造,一個老舊單位宿舍大院華麗變身,成為現代化住宅小區。
金剛里片區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包含32個院落、69棟樓及9條街巷,所轄樓院也分別歸屬16家產權單位,其中八成為無人管理院落。因年久失修,小區內的環境非常差,特別是兩個馬路市場嚴重影響衛生和交通環境。改造金剛里片區時,涉及拆除違建、園林綠化等十余個項目。如今的金剛里片區舊貌換新顏,當地居民感受到了濃濃的幸福。
長效管理
近年來,杏花嶺區全力推動老舊小區連片整治,高標準完成了金剛里、金剛堰、礦機等片區改造,直接惠及群眾超過10萬人。
改造中,該區堅持整治前“問需于民”,整治中“問計于民”,整治后“問效于民”,充分發揮居民代表在改造中的溝通協調作用,積極調動居民參與熱情,隨時接受監督,隨時糾正問題。
該區還選擇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設計改造方案,尋找信譽上佳的施工單位負責工程實施,嚴把工程材料質量關,大力實施垃圾清運、拆違清障、路面拓寬、外墻粉刷、修建停車棚、規劃停車位、小區綠化剪修、雨水管道鋪設等工程項目。整治后的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感普遍提高。
對整治完的老舊小區,該區幫助具備條件的小區引入規范的物業管理,探索建立“黨支部、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四位一體的物業管理模式和居民自治管理制度。對于條件較差的小區,采取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方式,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非營利性、費用均攤”的原則自治管理,從而實現長效管理,維護改造成果。
記者 袁劍鋒 通訊員 原茜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