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校合作啟動以來,太原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樹牢省會意識、扛起省會擔當,依托高校人才資源、科技成果富集等優勢,充分發揮太原區位、資源、市場優勢,大力推進大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高校科研平臺延伸、科技成果轉化,農產品供應、技能人才服務等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的“九大基地”建設,全力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和農村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兩大行動”,省校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加強合作 科技成果在并就地轉化
作為“中國醋都”,清徐縣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認證的食醋企業45家,年產值達到70億元。但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難題。
“發酵過程中,有什么工藝能把還原糖、川芎嗪這兩個指標改善一下?”……聽說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原校長陳堅院士要來太原,食醋從業者們翹首以盼,專家對接座談會上,從技術難題到產業發展困惑,十幾家企業負責人一口氣提出28個問題。最終,江南大學與紫林醋業簽訂聯合開發“釀造料酒生產工藝與技術”協議,引進培育研發科技人員112人。
如何讓科研成果走出“書架”,走向“貨架”?讓科教“富礦”轉化為產業“富礦”?太原市積極搭建高校科研平臺延伸基地,鼓勵高校及其人才團隊積極參與科技重大項目揭榜招標,拓寬產學研用融合通道,推動將實驗室的科技成果轉化在并州大地。
中北大學與山西引領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古交沙棘產業研發中心”,推動沙棘精深加工和功能成分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山西農業大學與晉源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實施“創新型稻田生態混養高產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982名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培訓,指導科技成果在田間地頭轉化……
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在并州大地落地,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能。
培育人才 建設高素質帶頭人隊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太原按照“一村(社區)一名研究生”標準,統籌使用鄉鎮(街道)事業編制,為全市村(社區)引進了1154名碩士研究生,占全市村(社區)總數的83.8%,為村(社區)干部隊伍注入了“源頭活水”。同時,采用“農學結合、半工半讀”形式,對1000名鄉村本土人才開展學歷提升。培育農村實用人才52760人、高素質農民17694人;打造農業名家工作室8個,組織培訓農民2萬余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澎湃的人才引擎。
技能人才身懷絕技,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太原市高級技工學校根據鄉村振興需求和農村實際,進一步加強鄉村技能人才培育,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學校連續6年面向婁煩、陽曲兩縣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深入開展技能培養專項扶貧工作,力爭讓每一位貧困家庭學生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技能脫貧的目標。今年,學校共招生974人,已培訓建筑行業架子工、電工、焊工等工種190人,積極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完成了中高級鉗工、電工、中式烹調、中式面點、美容美發等工種518人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太原市還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貼息貸款,培育萬畝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地,布局千畝有機旱作農業科研示范基地,壯大十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為各類人才扎根基層、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提供廣闊舞臺。
助農增收 “特”“優”農產品直通高校
農產品由基地直供高校,既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也可更好把控產品質量,實現農民增收。
省校合作以來,我市扎實推動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遴選“清徐葡萄”“陽曲小米”“晉祠大米”“婁煩山藥蛋”等一批“特”“優”農產品,為高校師生提供訂單式、承包式、體驗式、定制式服務,邀請高校幫助我市鄉村研究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
積極與上海市教委、上海國際食品產業園山西精品一條街、上海5所高校后勤部門及市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對接,共同推進項目落地。
組織水塔、東湖、紫林等11家優質農產品企業,在上海國際食品產業園舉辦了山西特優農產品選品會。本次活動達成采購協議20萬元,上海交大校內超市和復旦大學工會采購體系及后勤餐廳初步確定采購山西蘋果、肉類、禽蛋類及陽曲雜糧,上海市委黨校確定采購山西蘋果、豬肉。
在省內,小店鴻新農產品有限公司每年向中北大學、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省內高校供應各類蔬菜700多噸,多渠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凝聚力量 促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小店區劉家堡鄉王吳村通過高端農業和現代科技為引領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引入無土栽培等新農業技術;將田園風光、鄉村文化融入到村莊的整體發展中,走出了一條以‘旅游+’為主的農村發展新路子。”中國人民大學的劉宇馳在赴小店區劉家堡鄉實習實訓后感慨道,很希望畢業后到太原,到基層鍛煉成長,助力鄉村振興。
省校合作啟動以來,太原主動與各高校對接,48所高校的536名學生在我市開展鄉村振興、生態治理、文旅融合、社會調查等實習實訓實踐,8所高校的300余名師生開展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為太原建設發展、鄉村振興留下了真知灼見。
太原市在全國42所“雙一流”高校建立“學子歸巢工作站”,舉辦人才政策專題宣介、暑期實踐、崗位鍛煉,輻射5000余名學子,發布各類就業招聘信息380條、云招聘會52場,吸引2100余名學子回鄉就業創業,為家鄉發展獻才獻智。特別是古交市、婁煩縣結合省校合作,實施“團圓計劃”,分別回引30名、24名本地籍優秀人才回鄉創業。
下一步,太原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省校合作,適時開展“市縣書記訪名校”“企業家進校園”“千企聯百校”等系列活動,推動多層級、多領域對接合作交流;建立培養基地、勞務站、高校“三點一線”技能人才輸出通道,提高太原勞務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利用3年時間培養2000名具有中專學歷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實用帶頭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聚才納賢、賦能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