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維人員正在街頭擦拭、維修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便利了市民出行,解決了群眾“最后一公里”難題,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但一些停放亂象也給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課題。如何有效平衡市民需求、規范企業發展,考驗著市交通運輸部門的治理智慧。太原市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創新手段,對接市民需求,提升智慧治理水平,護航城市健康有序發展。
2021年,我市探索實施總量控制、安裝車牌、上線查詢車牌小程序、給企業服務量化評分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共享單車共享共治、有序發展,共享單車管理體系雛形初具。
亂停亂放減少騎行體驗改善
12月13日,在府西街新建路口,黃色、藍色、綠色的共享單車整齊排列,規范擺放在停車區域,一位市民用手機掃碼打開共享單車,騎上后迅速離開,方便快捷。
過去,隨意停放共享單車屢見不鮮,影響了城市的文明形象,也占用了公共資源,給市民出行帶來了困擾。這些現象背后,是各家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增加市民接觸率,導致的超量投放。
回想曾經的共享單車停放亂象,家住杏花嶺區的王少科不由地苦笑。他年近七十,腿腳不利索,共享單車占道,給他帶來諸多不便,“經常能遇到堆放在一起的共享單車,人行便道被堵個結實,只好沿著機動車道邊走,很不安全!”王少科表示,“今年開始,再沒遇到過共享單車占道被‘擠’到機動車道的情況。”
那么,今年我市的共享單車經歷了什么?亂停亂放現象是如何減少的?
嚴控單車數量治理超量投放
“2017年共享單車進入太原,經過市場選擇、優勝劣汰,2019年至今我市保留下美團單車、哈啰單車、青桔單車三個品牌。按照我市《關于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我市的共享單車總量不超出16萬輛,但事實上,3家企業均有超量投放單車的行為。超量投放,不僅降低了單車活躍度,還增加了閑置率和廢棄率。損壞的共享單車不能及時清理,成了‘僵尸’車輛。調度不及時,還導致不少地段出現了共享單車的潮汐式擁堵,影響單車使用率?!闭f起超量投放的危害,太原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公共交通和共享汽(單)車執法隊隊長王光瑞滔滔不絕。
上述《意見》明確,每1萬輛共享單車必須配備50名運維人員和8臺調度車輛?!?位運維人員每天最多管理200輛共享單車。以青桔單車為例,按照額度配比,我市共有3萬余輛青桔單車,至少需要150位運維人員才能維持日常調度,可事實上,不僅運維人員不足,而且據我所知,全市的青桔單車多于3萬輛,單車數量龐大與運維人員的嚴重不足讓共享單車發展越發畸形?!弊鳛槲沂泄蚕韱诬嚢l展的監管者,王光瑞意識到,超量投放是目前制約我市共享單車發展的瓶頸,嚴控單車數量迫在眉睫。
系列監管措施破解治理難題
在太原街頭,隨機找一輛共享單車,車籃內側都鑲嵌著一張牌照,上面有數字文字標志與電子二維碼。
“過去,共享單車的車鎖和車頭處的編碼只用于各公司后臺管理。現在號碼牌由太原市交通運輸局監督安裝,牌照上的數字編碼、車身編碼、車架號一一對應登記,相當于給每輛單車發了‘身份證’。”王光瑞說。
8月中旬起,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按照“一車一牌”要求,對我市3家單車企業發放了共享單車牌照,要求企業對我市共享單車開展上牌工作,我市踏出升級共享單車管理的第一步。
9月中旬,我市共享單車全部上牌。
10月中旬,共享單車登記檢索小程序正式投入使用。執法人員打開共享單車登記檢索小程序,掃描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手機上立即顯示出車輛編號、車架號、合法牌照、核驗日期等數據,執法人員在檢查時,如果發現小程序上顯示信息和車輛不相符,即可認定該車為企業超量投放車輛,就會要求企業立即清理,該小程序為遏制單車企業超量投放提供了依據。
11月1日,我市啟動無牌照共享單車專項整治行動,由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對全市展開巡查,歸集清理無牌照共享單車。
11月24日,我市出臺《太原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服務質量考核辦法(試行)》,對單車企業服務打分、考核,不及格的企業將清退出市場。
8月至今,我市持續發力,出臺一系列舉措和法規,進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共享單車管理體系雛形初現。
一套“組合拳”下來,整治共享單車亂象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截至12月上旬,全市共享單車投訴率較上半年下降了九成以上。共享單車亂象得到遏制,單車的共享之路漸入正軌。
短評
規范才能讓共享單車走得更遠
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時代的第一個“爆款”,無論是運營企業,還是政府部門,抑或市民群眾,每一個社會角色都在適應并幫助其發展成熟,健全市場。
如何讓共享單車“騎得更遠”“停得更好”,考驗著政府的服務能力。對于解決共享單車的“成長煩惱”,完善配套服務是治本之策,當好“服務員”,科學統籌配置各種資源,大有文章可做。
共享單車與生俱來帶有公共服務性質,一出現就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從這個角度來看,執法部門對共享單車的監管也應該被看成是一種服務。
面對共享單車亂象,我市給出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遏制超量投放。
或許在短期內會給共享單車公司和用戶帶來一些“不便”,但我們相信,只有不斷完善落實共享單車管理制度,加強監管,撥亂反正,才能更好、更規范、更健康發展,共享單車行業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