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導讀: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春天要注重養生方法。那么春季養生之道,你知道多少?春季養生,衣食住行都要注意。下面為您介紹春季養生之道,這些要點一定要牢記。
1、注重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避免吃油膩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2、穿衣要防寒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春季氣溫反復變化,特別是中老年人代謝功能和調溫功能比較差,一旦遭遇“倒春寒”受涼,極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北方春季多風,是支氣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多發時期,所以應嚴防感冒,防止肺部感染。
3、飲食要注意預防上火
天氣逐漸轉暖,但早晚天氣依然較冷,風邪漸增,此時整個冬天吃羊肉、補品等熱性食物和在暖氣環境下積攢下的內熱,會隨著大地復蘇在人體中生發出來,人們很容易出現口舌干燥、口腔潰爛等情況,也就是俗稱的“上火”。因此,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5、適當吃些甜品
春天養生重在養肝,而肝臟需要干糖原。春天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甜品,這樣對養護脾胃非常的有幫助,當然,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還是要控制甜品,減少糖的攝入。
6、睡眠要充足
春季,人們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人體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
為此,我們要積極做好身體的協調適應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以補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則安排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
7、要注意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也就是人生存的根本。好的脾胃能提高人的身體免疫機能、防老抗衰。因此,早春更應該注意調理脾胃。
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脾胃調理也非常重要。
學科帶頭人

王英旭
副主任醫師、第一批山西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太原市名中醫、首批山西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基層衛生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中醫治療外感熱病、風濕免疫病、皮膚病及睡眠障礙、糖尿病、腎病等內科雜病、兒科病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