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大力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著力突破重大關鍵能源技術,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我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9%,“雙碳”目標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多位委員為促進我市實現“雙碳”目標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席林紅:助力我市工業企業轉型
太原作為工業城市,工業企業的能源使用和消耗占碳排放的90%以上,因此,如何實現企業的低碳轉型與發展是完成“雙碳”目標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目前,我市用能企業普遍存在能耗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管控手段參差不齊的現狀。
建議能源管理部門建立全市能源管理專家庫,政府買單,組織專家團隊為用能企業上門服務、系統診斷、指導改進,并結合普遍存在的問題,編寫節能降耗的一系列辦法,強化現場監督檢查與考核,促進企業自查自糾、自我改善。政府應及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鼓勵相關專業人員考取相關認證證書、持證上崗;鼓勵企業提升相關專業人員的待遇。
市政協委員呂春祥:嚴把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招商關
我省作為碳排放大省,實現“雙碳”目標任務艱巨、挑戰巨大。我市應當發揮好省會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頭壓減落后產能,為全省作出表率,為順利完成“雙碳”目標提供政策保障。盡快編制我市碳排放清單,預測碳達峰的峰值,明確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時間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路徑規劃方案,開展碳中和試點示范。
建議嚴把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招商關,對新建項目實施低碳準入政策,確保重大高碳排放項目實現低碳排放或減碳技術達標;對投資項目的能評中加入碳評估內容,通過合理控制新上項目、產能置換、能耗指標置換等方式實現增減平衡以及能耗強度進一步下降,達到經濟增量、碳排放強度下降的目標。
民革太原市委員會: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綠色低碳已經成為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十三五”期間,我市緊緊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主題,積極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強化太原的省會龍頭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在此背景下,我市要抓住機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全面推動太原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建議繼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持續在“治污、控煤、管車、降塵”上下功夫;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探索實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在我市南部綜改區、北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謀劃建設超臨界熱電聯產項目,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率先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轉型。加快推動產業綠色升級,圍繞“六新”抓項目、建生態、優服務、定標準,集中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高端制造、新材料、高新技術四大產業主攻方向。積極發揮科技效能,打造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綠色低碳社區示范工程,提倡綠色出行方式,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持續推進城市雙修戰略。統籌各類創新資源,全面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的一流創新生態。
九三學社太原市委員會:促進鋼鐵企業碳達峰
太鋼集團是我市鋼鐵行業的代表,如何實現碳達峰是太鋼集團繞不開的挑戰。通過多年來推進實施綠色發展,太鋼成為國家首批綠色工廠和鋼鐵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績效A級企業。但是與國內一流的低碳鋼鐵企業尚有一定差距。當前,太鋼集團的“綠色低碳”工藝仍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十四五”時期,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將迎來重要窗口期。政府應提前布局,加快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利用低碳發展倒逼能源消耗大戶深化供給側結構調整,確保我市穩步實現“雙碳”目標,在第四次能源革命時代占據戰略新高地。
建議用政策支持促轉型,制定合理的考核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制定政策鼓勵太鋼集團增加低碳原料用量,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實;以轉型發展為契機,加快氫能戰略布局,大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鋼鐵企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協同電力機構,幫助太鋼集團提高綠電使用比例,減少碳排放;整合形成碳源回收專有技術,形成并推廣CO2高效回收示范工廠,推進國土綠化工程,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細化鋼鐵碳排放監管機制,減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