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前,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結果公布,平均48%的降幅,對于過千萬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此前不少醫護人員表示,許多患者剛查出患糖尿病時,由于不重視、不聽話、怕花錢耽誤了治療,最后導致了并發癥,費時費錢費力,患者還受罪。還有些情況下,明明醫生提供了更合適的治療方案,但由于患者經濟困難,要求醫生給自己開便宜藥吃,不用胰島素。看起來癥狀是沒有了,但是血糖不達標,時間長了也容易出現并發癥。
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劉平(化名)就是曾經“不聽話”的一員。劉平在2005年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由于確診時已伴有眼底疾病的并發癥,醫生為他制定了胰島素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劉平的血糖的確得到了相對穩定的控制。但平穩后的“精神放松”,讓劉平吃了大虧。原來,劉平使用的人胰島素,需要準確地在餐前30分鐘注射。在許多臨床醫生看來,30分鐘確實是注射人胰島素的一個瓶頸。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除了向患者普及不同劑型胰島素的作用之外,還會特別強調要提前30分鐘注射,甚至為此還問過廠家能否提供定時器,以便幫助提醒患者。但總是有不少患者忘記,劉平就因為忘記時間導致低血糖入院了幾次。
而后根據劉平的血糖情況,醫生向他提出了將人胰島素改為胰島素類似物的建議。“胰島素類似物確實帶來了很好的注射感受,使用起來更方便。但價格貴了不少,實在是用得心疼。”劉平提到,“自己退休工資不高,又不想給兒子增加太多負擔。”于是,未經醫生同意,劉平自己悄悄改用口服降糖藥,結果血糖控制不達標,并發癥再度伴隨而來,不得不入院治療。
11月26日,一則第六批全國藥品集采采購的新聞讓幾經折騰的劉平重新踏實了下來。 “這下好了,價格便宜了,也不用心疼錢了,太感謝國家了。”
據悉,本次集采囊括了餐時人胰島素、基礎人胰島素、預混人胰島素、餐時胰島素類似物、基礎胰島素類似物、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共6個采購組,采購周期為2年。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預混胰島素類似物組中的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25和50,單支最低售價僅為18.89元,降幅73%。
各地醫生們也紛紛表示此次胰島素降價后,患者的用藥負擔減輕,患者的依從性會更好,也將有助于他們更規律地接受臨床治療。數據顯示,全國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達1000多萬。近年來,中國胰島素市場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全球平均增速。
“對我們中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般來說如果是過去用第二代胰島素(人胰島素),實際上每年的開支為1500元左右,如果是用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每年的開支為2000-3000元。如果整體能夠下降超過48%,每年的開支大約就下降了一半,再加上醫保的報銷,大大減少了患者的花費和醫療的負擔。”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分泌代謝科主任彭永德教授在接受《醫脈通》采訪時指出:“這次集采實際上更多的是惠民政策,能夠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起到重大的推動和幫助的作用。”
根據此前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的工作安排,2022年5月起,第六批國家藥品集采中選結果將正式實施,具體執行日期以各地發布通知為準。近期,各省份都在積極為落地做準備,截至目前,福建、廣東、上海、甘肅、黑龍江、云南、遼寧等地均發布了申報通知。按照集采規律,完成掛網等準備工作后,不久后中選結果就會正式落地執行。等到正式落地之日,中選產品一般從當日零點就將直接進入可采購狀態。
因為生物制劑的生產和應用技術復雜等因素,此次集采國家也是高度重視中選產品供應,通過產能摸底調查、預留足夠生產準備時間等方式,多措并舉保障供應,讓患者買的起、買得到、用好藥,真正方便老百姓,惠及更多患者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