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車間,機器轟鳴作響,生產正緊;在投資的熱土,項目熱火朝天,建設正酣;在城市的商圈,物資供應充足,井然有序……初夏時節,我市全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穩投資、抓項目、促發展,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一系列的經濟數據,源于統計部門的統計、調查和分析。去年,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質效齊升,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5000億元大關,晉級全國50強城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長6.6%,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位列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之首。
作為領導決策的“參謀部”、社會公眾的“信息窗”,統計人一直奮力前行,全力繪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
應統盡統,做好“記賬員”
“摸排情況如何?遇到些什么問題,如何推進?何時可入統?”一年多來,在每月10日的應統盡統工作專班例會上,劉陽和同事們都會圍繞一系列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與細致的分析。
企業入統是統計數據準確反映經濟建設成就的第一道關口,積累一定數量的達規達限單位,是觀察、分析我市經濟總量、結構、效益、速度等指標的前提。為了積極推進入統工作,去年初,局里組建應統盡統工作專班,作為服務業科科長,劉陽被吸納進專班,他爽快表態,“可有效促進入統。”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后,他們每月召開專班會議,推進落實企業入統、數據審核、入企服務、部門聯動等具體事項。
去年春天,陽曲方特主體設施基本建成,劉陽和專班人員就積極對接,宣講入統政策,召開專題會研究,為其入統做好準備。7月23日開園后,專班密切關注數據,根據首日及當月的人流量與營業收入,推算出符合服務業的入統標準;同時,他們及時跟進,推出相應措施與服務,8月底完成入統相關手續,9月正式入統,使企業數據第一時間匯入全市經濟大盤。
如今,點擊統計一套表企業聯網直報平臺,自開業以來,陽曲方特每月的數十個指標數據一目了然。這只是應統盡統的一個縮影,緊扣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市統計局全年入統工作成效顯著。初步統計,去年新增入統單位2036戶,目前已累計7600余戶,新增入統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
全員抗疫,做好“服務員”
“有啥需要隨時提出來!”面對不久前的突發疫情,市統計局堅持黨建引領,“統”心協力戰疫情,“計”風勁草顯擔當。在單位的堅守人員認真做好消殺及各項工作,因各種情況無法到達單位的人員,立即就地轉崗,在各個社區化身“大白”和“紅馬甲”,穿梭不輟。
奔走在社區核酸檢測現場,動員居民應檢盡檢,協助組織大家按樓按單元有序排隊……黨組書記、局長衛建業身先士卒,下沉社區,積極服務。“進貨渠道有保障嗎?貨源充足嗎?”“這幾天價格怎么樣?”同時,還主動開展疫情下消費市場調研,走訪了多家超市、個體戶,詳細詢問蔬菜價格、進貨渠道、每日銷售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科學研判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轉業軍人、共產黨員,前來報到!”“參加志愿服務,有需要隨叫隨到。”……眾多統計人員主動亮出黨員身份,迅速去所屬社區報到。
白天,他們奔波在大街小巷了解社區內人員流動情況,積極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打水送菜、買藥扔垃圾,向社區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升居民的防護意識。夜晚,他們挨家挨戶開展全員抗原檢測,為大家發放抗原試劑,耐心講解自我檢測流程,及時收回檢測結果。
困難面前,他們聞令而動、沖鋒在前。在戰“疫”一線,他們既是網格員、又是調查員;既是宣傳員,又是協調員;既是搬運員,又是衛生監督員。
靈活處置,做好“采集員”
“數據進展如何?能報了嗎?還需要什么幫忙嗎?”這是前段時間里,小店區統計局李龍飛每天說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因為突發疫情,小店區4月3日起施行分類管理。此時正值各項統計報表上報的關鍵時間節點,針對出現的填報人與企業分離、填報人與填報數分離、填報人與印證資料分離等狀況,李龍飛逐一溝通,不斷以電話、微信方式了解具體情況,量體裁衣地幫助解決。同時,積極與市防控部門聯系,為轄區相關企業發放了300余張臨時通行證。并根據實際情況,發放統計專業賬號,確保了轄區261戶報送出現困難的貿易企業數據按時順利報送。
出現數據報送困難的,一共涉及全市2500家企業。按照統計行業的規定,一季度的所有數據必須要在4月8日12時之前報送。特殊階段、緊急任務,市統計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靈活采用電話調查、網絡調查、電子記賬等非接觸方式幫助指導企業采集數據。
“一定要及時完整上報數據。”局里全體黨員干部無論是在崗堅守、還是居家辦公,都恪盡職守、加班加點、互相補位,全力保障數據上報、資料審核、項目入庫等工作的正常開展,確保每個數據真實準確。并協調發改、住建、房產、工信、商務、能源等部門,解決與企業溝通聯絡、幫扶指導等問題,助推所有單位均能按時報送數據。
5月8日上午,當所有數據均出現于統計一套表企業聯網直報平臺時,大家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