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秀鳳帶領記者參觀省軍區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
“劉大娘,你們又出來了?”“嗯嗯,在家坐著也沒事干,在小區內轉轉,看看有沒有安全隱患。”7月1日清早,看到“軍屬奶奶巡邏隊”又出發了,杏花嶺區省軍區社區黨支部書記白秀鳳趕緊上前打招呼。依托“家家有軍人、戶戶有軍屬”的優勢,省軍區社區成立了一個退役軍人服務站,充分發揮老兵和軍屬在社區治理、解決群眾困難等方面的作用,讓居民更有歸屬感和獲得感。
營造“家”的氛圍
省軍區社區位于教場巷30號,是一個全封閉的部隊家屬宿舍區。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約占居民總數的三成,“家家有軍人、戶戶有軍屬”是這個社區最大的特點。
“退役軍人和軍屬非常熱心,經常為居民提供各種志愿服務,并組織了舞蹈隊、書法班等文體隊伍。‘軍愛民,民擁軍’一直是社區的優良傳統。”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白秀鳳告訴記者。為了給退役軍人和軍屬提供活動場所,同時搭建一個志愿服務平臺,2020年1月,經過精心打造的省軍區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投入使用。
整個退役軍人服務站建筑面積為1100平方米,分為業務辦理和綜合服務中心兩大區域,主要為轄區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扶持、走訪慰問、幫扶解困、信訪接待、權益保障五大服務,并設紅色記憶、棋牌室、心靈驛站、書畫室、八一講堂、議事廳、多功能活動廳7個功能室,退役軍人和軍屬終于有了開展文體活動的場地。
體現“家”的關愛
為提升退役軍人和軍屬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省軍區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實施了“1563”工作法。
白秀鳳介紹,“1”為堅持黨建引領;“5”為做實“五大服務”,即法律服務保權益、便民服務促就業、健康服務化矛盾、志愿服務勤走訪、便民服務助幫扶;“6”為做到“六個到位”,即政策掌握到位、制度落實到位、精準服務到位、走訪慰問到位、幫扶救困到位、辦事效率到位;“3”為達到“三個滿意”,即服務態度滿意、服務過程滿意、服務效果滿意。
依托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社區舉辦了豐富的活動。為維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服務站聯合律師事務所,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和個性化服務;整合就業資源、提供就業信息,解決退役軍人的多種就業問題;在“八一”建軍節、春節等重大節日,走訪慰問轄區服務對象,并邀請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健康疏導。
針對退役軍人和軍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社區盡力幫忙解決。軍屬李宏斌老人常年獨居,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此事后,經常上門探望,白秀鳳還把自家的電視送過去,讓老人排解寂寞。一天,李宏斌突發疾病,向社區求助。大家先將老人送到醫院接受治療,接著想辦法讓其住進了養老院,讓老人能安享晚年。
聚集“家”的能量
“這幾位奶奶可棒了!她們勤勞肯干,看到衛生死角,總會及時清理;她們樂于助人,只要居民有需要,保證隨叫隨到;她們認真負責,看到陌生人進出小區一定會刨根問底……”只要提起“軍屬奶奶巡邏隊”,社區居民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起初,社區成立巡邏隊主要是為了維護小區治安,沒想到,幾位老人的作用超出了預期。”白秀鳳說。巡邏隊成員在這個院子居住很長時間了,認識九成以上的居民,只要在小區里看到生面孔,老人們一定會上前問個究竟。除義務巡邏外,碰到哪位居民有困難了,或社區有了突發狀況,老人們也會伸出援手。
退役軍人還自發成立了一支服務隊,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隊員張云飛今年60歲了,擅長維修,為此,社區專門準備了一個“便民工具箱”,各種工具一應俱全,方便張云飛給鄰里街坊提供修理服務。
社區還有一支遠近聞名的“軍嫂舞蹈隊”,優美的舞姿是社區大院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有成員30多名,獲獎無數。如今,“軍嫂舞蹈隊”除舞蹈外,還有三句半、腰鼓、葫蘆絲等表演項目。
“退役軍人和軍屬不僅素質高、能力強,他們為民服務的熱情也非常高。在大家的努力下,如今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已被山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評為‘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如今在省軍區社區,擁軍不僅成為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光榮。”白秀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