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新高考配套文件《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出臺,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學生起實施,有效期為5年。考試內容分設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
合格性考試部分
考試共14個科目
覆蓋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除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的所有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14科。外語包括聽力,物理、化學、生物學3科包括實驗操作。
合格性考試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9科,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其中外語加試聽力。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和物理、化學、生物學的實驗操作采取操作考試,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采取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由省制定統一要求,各設區的市組織實施。
考試在學期末進行
全省統一組織實施閉卷筆試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9科考試,原則上安排在相應課程結束后的學期末進行,每次考試覆蓋所有考試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首次參加合格性考試不得早于高一下學期末,考試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門。高一下學期考試科目為化學、生物學、歷史、地理;高二上學期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思想政治。
各設區的市組織的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5科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學的實驗操作,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省課程設置方案安排在相應課程結束后進行。
成績按等級劃分
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現。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9科成績按獲得本次考試有效成績的考生總數相應比例劃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不合格的科目原則上提供1 次補考機會,但不單獨組織補考,不合格的考生可報考下一次的合格性考試。合格的科目不得再報考。其他科目補考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具體安排。
選擇性考試部分
選考科目1+2
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科,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首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科,再從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中選擇2科。
與高考同期進行
選擇性考試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科,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采用閉卷筆試形式。每科考試時間均為75分鐘,各科目滿分均為100分。選擇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全省統一組織,與全國統一高考同期進行。選擇性考試科目卷面滿分值各為100分,首選科目物理、歷史以卷面原始分呈現,再選科目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以等級轉換分呈現。
考試為高考錄取依據
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考試成績由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負責統一認定、轉換和管理,成績當年有效。首選科目物理、歷史以卷面原始分直接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再選科目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以等級轉換分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