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特別關注

【錦繡太原這十年】

這十年 綠滿山川 并州大地披錦繡

來源:太原日報 2022年10月10日 06:54

綠滿西山花滿坡。張曉笛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才是錦繡太原。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視察時指出:“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

  這十年,太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論、落實“雙碳”要求,綠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銀山加快轉變。

  十年治山 換來綠滿兩山花滿坡

  行走在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草木疊翠,鳥鳴啁啾。十年前,這里還是巖石裸露、垃圾遍地,礦山廢棄物堆積如山,喬灌木覆蓋率不足20%;今天的玉泉山卻濃蔭蔽日、流水潺潺,區域綠化覆蓋率達85%,成為又一處城郊生態氧吧。

  十年間,西山地區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余萬畝、治理破壞面1萬余畝,累計投資近150億元,實現了從滿目瘡痍到“郁郁蒼蒼三十里”的華麗轉身,“西山治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全國樣板”。

  治山只為守一脈青山。東山曾經是太原的黃土填埋場,在歷經8年時間、用1500萬立方米黃土將深溝全部填埋后,太原全面啟動東山生態綜合治理。現在,這里栽種各類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近60個品種47萬株,還建了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和健身步道,將森林、運動、健康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陽曲縣北山生態園區內,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已是綠樹成蔭。為重現北山青山綠水好風貌,至今已有100多批次省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和萬余名市民先后在北山生態園,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北山生態園也榮膺第一批“全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近山如碧,遠山如黛。通過全域治山,太原已形成30處城郊森林公園環城的景觀格局。特別是全長230公里的東西山旅游公路暨自行車賽道,將沿線68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4處國家級傳統村落,以及6處市級農業旅游點和各大城郊森林公園連為一體,增添了“山路彎彎,幸福綿長”的獲得感,快旅慢游系統融進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綠色生活。

  十年治水 贏得汾河如碧白鷺飛

  金秋十月,惠風和暢;蜿蜒流淌的汾河在清徐縣韓武村一路向南,奔出太原。跟前些年不同的是,這里的河水不再發黑發臭,落日余暉倒映在清澈的汾河中,一副北方江南般的溫潤模樣。

  作為汾河太原出境斷面,韓武村斷面一直為劣Ⅴ類水質,在我市6個國考斷面中水質最差。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實施“九河治理”工程,總投資約258億元,在南沙河治理的基礎上,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其余8條河的治理,將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置。

  隨著城南、晉陽、汾東污水處理廠拔地而起以及一批污水處理廠的改擴建,太原建成區污水處理量由2012年的43.26萬噸/日提升至2021年的108.88萬噸/日。從2018年開始,全市啟動雨污分流改造;從2020年1月開始,各大污水處理廠執行全國最嚴的污水排放標準,排放限值比國家標準低20%至60%……

  在21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后,汾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華美蛻變,引來“生態試紙”中華秋沙鴨落腳,翩翩起舞的白鷺成為冬日汾河邊一道暖心的風景。

  2020年、2021年,韓武村年均水質類別均為Ⅳ類。今年,韓武村斷面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1至7月,月均水質為Ⅲ類。與上年同期相比,氨氮同比降低26.26%,總磷同比降低24.6%。

  十年治氣 重見高天流云太原藍

  青山蘊含美麗,藍天關乎幸福。從燃煤、機動車、工業企業、揚塵等污染源入手,太原打響了藍天保衛戰。以燃煤治理為例,太原十年共拆除城中村煙囪5.57萬根,完成農村清潔供暖改造24.75萬戶,完成棚戶區整體拆遷清潔供暖改造3.6萬戶,實現35噸以下燃煤鍋爐“全清零”……

  一個個數字背后,是太原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堅定決心。燃煤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由2016年的63微克每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年底的14微克每立方米。該指標也達到了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準的相關要求。

  藍白相間的純電出租車,如城市上空的藍天白云,成為太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6年,太原將全市8292輛出租車,全部更換為純電動車,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首個出租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出租車電動化后,太原每年預計減排PM2.5超7噸、氮氧化物807噸、一氧化碳3886噸、碳氫850噸。

  而今,市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街頭掛有綠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車日漸增多。截至今年8月20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近210萬輛,純電動車約9.17萬輛,占比4.35%。

  “街道干凈、依山傍水、藍天白云,與印象中的資源型城市不一樣! ”許多來到太原的人,都會為這座城市的“新姿態”而感慨。太原人的朋友圈,“曬藍天”越來越普遍,這是一份自信、一份驕傲,更是一份通過不懈努力得來的幸福感。

  十年治城 建設潔凈低碳新并州

  在建筑屋頂設置大量太陽能光伏電板,發電供給樓座使用,供熱采取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終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目前,我省首座零碳、近零能耗智慧建筑——太忻雙碳產業科技園展示中心即將完工,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普遍共識。

  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持續推動太原這座城市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城市東北和西南方向,建成2座日處理4800噸的焚燒電廠,全市主城區和清徐縣、陽曲縣的城鄉生活垃圾實現了“全焚燒、零填埋”。

  十年間,太原在城市外圍建成八大熱源廠,集中供熱面積由0.73億平方米增加至2.18億平方米,累計替代分散燃煤采暖鍋爐3198臺。今年開始,全市啟動六大雨水系統雨污混接點改造,讓雨污分流的治理延伸至細枝末梢。

  向綠而行,向新而生。太原正在用綠色點“靚”居民生活,向“雙碳”目標邁出更大、更強勁步伐,打造城市治理的生態樣板。

  截至2021年年底,太原園林綠化覆蓋面積16117.2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4.77%;各項主要指標已達到或接近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標準,成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全市公園綠地面積達5487.22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75平方米;建成綜合性公園21個,社區公園49個,專類公園17個,街頭游園、廣場等315個。城市公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藍天常在、城入畫屏”的錦繡美景,正由夢想照進現實。

  非凡十年,太原“治”的能力更加彰顯。

  記者:任兵 馮海 岳霞紅 郝曉煒 任曉明 陳辛華 李俊華 郜蓉 何寶國 司勇

(責編:張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始兴县| 惠水县| 盐山县| 乐安县| 苍南县| 新泰市| 孟连| 阳江市| 延寿县| 芜湖县| 佛坪县| 陇南市| 瓦房店市| 寻甸| 西和县| 屯留县| 大连市| 东乌珠穆沁旗| 松江区| 鞍山市| 通渭县| 桂阳县| 乌拉特前旗| 东兰县| 泰安市| 基隆市| 醴陵市| 巨鹿县| 枝江市| 佛坪县| 抚远县| 仁化县| 黎平县| 临泽县| 湟中县| 轮台县| 维西| 通许县| 南宫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