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醫院太原醫院(太原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門診接診了一位年輕的“癡呆”患者。此患者只有38歲,近半個月家屬發現其思維混亂,反應遲鈍,答非所問,行為懶散,多睡眠,厭食,考慮“顱內感染”可能,收住神經內科汾東一病區。
入院后及時完善頭顱核磁、腰椎穿刺和相關生化常規等檢查化驗,結果回報:HIV(-),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最終診斷為麻痹性癡呆(GPI),給予相關治療后,病人病情明顯改善,精神行為異常未再出現,反應較前敏捷,帶藥回家繼續治療。

什么是麻痹性癡呆?
麻痹性癡呆(GPI)是由梅毒螺旋體侵犯大腦引起的一種晚期梅毒的臨床表現,多見于初期感染后的10~30年,發病年齡通常在40~50歲。神經梅毒常見無癥狀神經梅毒,腦膜神經梅毒,腦膜、脊髓膜血管梅毒,脊髓癆和麻痹性神經梅毒5種類型。
GPI常以神經麻痹、進行性癡呆及人格改變等為首發癥狀。
但由于其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容易誤診為血管性癡呆、精神分裂癥、抑郁等疾病,疾病后期出現嚴重癡呆和肢體癱瘓,大多數未治療的GPI患者在發病5年內死亡。
麻痹性癡呆如何治療?
由于梅毒的再度流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癡呆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由于GPI是可治性癡呆,故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如出現進行性癡呆,伴有精神異常及頭暈頭痛、癲癇發作等神經系統相關癥狀,請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