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不打烊,生產建設忙。
12月14日,清徐縣首座超高層地標性建筑——東湖國際酒店主體結構順利封頂;12月11日,人民廣場工地,項目施工單位采取搭建帳篷、鋪設巖棉被、暖風機等保溫措施,保障施工質量,確保年底前中區主體工程完工;12月9日,山西職業技術學院與美錦氫能、紫林醋業、六味齋簽署框架協議,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為加快推進清徐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12月8日,總投資2.5億元、年產3萬噸相變儲能材料研發項目開工……冬日的清徐,到處是大干快上、爭分奪秒的施工場景,到處是熱火朝天、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更好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以來,清徐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精準把握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第一時間貫徹落實防疫“新十條”要求,全面落實我省加快復工復產和服務業復蘇若干措施,進一步細化清徐縣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硬措施,不等不靠、主動出擊,積極有效應對各方面困難挑戰,“大干一個月、沖刺四季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力爭實現高質量收官。
今年以來,清徐縣堅持“疫情要防控、工地不能停;疫情控制好、企業照常干”,采取縣區融合建機制、助企紓困解難題、閉環管理保暢通、共抓共管共擔當等措施,細劃微網格2084個,高效統籌防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等各項工作,努力將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1-11月份,清徐全縣GDP預計完成320.3億元,煤炭產量完成786.85萬噸,94個在建項目不停工,美錦、梗陽、亞鑫等重點企業不停產,肉蛋奶果蔬等民生保供不停歇。
民營經濟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清徐共有民營企業1.5萬余戶,工業企業505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06戶,呈現行業門類齊全、產業優勢突出和科技創新能力強“三大特點”,可直接安排就業3萬余人,輻射帶動就業6萬余人,納稅留縣部分約9.93億元。1-11月份,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03.07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709.4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5.1%。
清徐經濟開發區是推動清徐縣高質量發展的橋頭堡和排頭兵,是全縣經濟的穩定器和硬支撐。今年以來,開發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在四個方面下功夫”的指示要求,以基礎設施硬提升,優化園區營商環境,集聚企業入園抱團發展,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目前,園區有各類企業372家,其中“四上”企業86家,年均增長20%以上。特別是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內,梗陽、亞鑫、美錦三家民營企業全力組織建設生產,今年工業總產值預計同比增長35%左右。1-11月份,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16.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1.4億元,同比增長20.7%。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大考中,清徐縣全面貫徹黨中央和省市委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要成果。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清徐縣精準落實優化“新十條”及省市加快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科學制定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硬措施,全力打好四季度收官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努力爭取更好結果。清徐縣第一時間取消臨時封控、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核酸檢測頻次,建立“白名單”管理制度。發揮152個非公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建“縣級領導+縣直部門+屬地鄉鎮”復工復產專班34個,建立“企業點單、政府接單、部門清單”縣區聯動工作機制,推動企業應復盡復、應開盡開。
12月7、8、9日,組織縣四大班子領導和開發區負責同志,縣級老領導,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全縣重點工程、重點工作兩大戰役觀摩晾曬評比活動。同時,頂格落實惠企政策,累計為企業辦理留抵退稅19.04億元,緩稅緩費1.23億元,新增減稅降費9057萬元,獎勵重點企業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2100余萬元、技改資金1450萬元。
通過以工代訓、共享發布招聘信息等舉措,助力企業減輕用工成本、員工穩定就業,全縣企業員工到崗率已基本達到100%。目前,除9戶企業因政策關停和季節性停產外,全縣496戶工業企業和商貿、文旅以及物流企業已全部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