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疫苗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最簡單、最經濟的手段,疫苗接種為無數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了“保護傘”。
不過,仍有家長不了解,0至6歲的孩子在不同年齡需要接種哪些疫苗?自己孩子接種疫苗的種類齊全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兒童要打哪些疫苗?
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是免疫系統最脆弱的階段,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當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和經濟條件,為該階段的兒童制定了不同的免疫規劃策略。目前我國將疫苗分為兩類:
1.一類疫苗。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該依照政府規定接種的疫苗,也稱“免疫規劃疫苗”。只要沒有禁忌癥,都應該及時給孩子接種。此類疫苗如果不接種,可能會影響孩子入托、入園、入學。
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的一類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A群流腦疫苗、A群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
2.二類疫苗。二類疫苗為公民自費并且知情、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也叫“非免疫規劃疫苗”。
二類疫苗雖然需要自費接種,對于保護孩子的健康也同等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優先推薦兒童接種的疫苗有兩種: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b結合疫苗(Hib疫苗)。
建議兒童接種的二類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
帶孩子打疫苗,這些問題別忽視
疫苗無小事,孩子只有按時按點足劑次做好疫苗接種,才能形成強有力的保護。
1.孩子在什么情況下不適合接種疫苗?
(1)體溫超過37.3℃;
(2)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貧血等;
(3)處于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瀉、嚴重咳嗽等;
(4)近期受過外傷或做過手術;
(5)過敏體質或患哮喘、蕁麻疹,且處于過敏發作期;
(6)患嚴重皮炎或有皮膚感染、濕疹;
(7)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
(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
(9)有腦病或神經系統損傷,如腦炎后遺癥、癲癇;
(10)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遲緩;
(11)防御機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2.帶孩子接種疫苗要注意什么?
(1)攜帶預防接種證;
(2)保持孩子接種部位皮膚清潔;
(3)給孩子穿寬松、易穿脫的衣服;
(4)如實告知醫生孩子近期的健康狀況;
(5)認真聽取醫生的口頭知情告知或閱讀《知情同意書》。
3.兒童在接種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
(1)留在接種點觀察30分鐘后再離開;
(2)口服減毒活疫苗后,半個小時內不要吃熱食或哺乳;
(3)接種疫苗當天,不要給孩子洗澡,避免接種部位感染;
(4)接種前后幾天,不要給孩子吃新的食物品種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5)如果孩子有嚴重異常反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4.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怎么辦?
接種疫苗后,孩子如果24小時內出現38.5℃以下低燒,或伴有輕微煩躁、哭鬧、嘔吐、腹瀉等情況,屬于接種后輕微反應,一兩天后可消失,不必過于擔心。家長應讓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方面推薦稀飯、面條、雞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出現以下情況要趕緊去醫院:體溫在38.5℃以上,超過48小時仍不退燒,尤其是3個月以下或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雖然體溫在38.5℃以下,但是精神狀況差;孩子出現精神差、排尿減少、脫水、腹痛、嚴重嘔吐腹瀉、抽搐、嚴重咳嗽、呼吸異常等情況。
疫苗雖能預防疾病發生,但也不是接種得越多越好,只有合理安排,按照免疫程序接種,才能達到最好的預防效果。(本文綜合自京醫通公眾號、今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