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好山好水好日子 婁煩縣奮力構建"一主三翼"發展新格局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 王 勇 2023年05月03日 06:53

  最近,一年一度的婁煩縣鄉村文化旅游節再次拉開帷幕,向賓朋發出“‘享’看好山水,‘鄉’約回婁煩”的盛情邀請。這已經是婁煩縣連續第五年舉辦這樣的文化旅游活動,展現的不僅是婁煩好山好水的獨特風景,更展現著婁煩以“旅游開發帶全局”轉型發展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婁煩縣按照縣委提出的“生態優先、綠色引領、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要求和“一主三翼”戰略目標,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主要目標,努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全域旅游示范縣、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縣,把“綠水青山”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生態建設 山清水秀 天藍地綠

  緊鄰汾河水庫東北側,石峽溝汾河干流人工濕地在日夜“吞吐”、孜孜不倦的工作,讓汾河變得更加清澈。這里占地面積1380畝,相當于128個標準足球場,日水處理量約36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座大型污水處理廠。

  “這片復合人工濕地的凈水效率非常高,經過幾年的建設,石峽溝汾河干流人工濕地的規模居全省之首,對于凈化汾河水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生態環境局婁煩分局工程科負責人高志強介紹。

  距離石峽溝汾河干流人工濕地不遠,葦院坪村以北,高山延綿,山上地質條件不好,薄薄的土壤下面是厚厚的砂石。砂石山上種樹不易,但卻是婁煩縣滅荒的重要“戰場”。最近,工人們靠著肩挑手提,在這里補種樹木,并更換前期枯掉的苗木。“雖然砂石山造林難度大,但一定要有‘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信念。”婁煩縣林業局工程師梁永飛說。

  生態扶貧開展以來,婁煩縣累計完成人工造林61萬畝,其中,砂石山上人工造林超過40%。按照1畝地平均種70棵樹來計算,25萬多畝砂石山上足足種活了上千萬棵油松,曾經雜草叢生、砂石裸露的山體煥發出勃勃生機。

  著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風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婁煩縣付出的努力持之以恒、一貫到底。去年,婁煩縣全面完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完成營造林建設10.65萬畝、村莊綠化39個、通道綠化54公里。

  種樹綠化的同時,婁煩縣在汾河水庫庫周建設完善了65公里的生態隔離護網運維機制,建成了水源地智慧監管平臺。一系列有力的舉措讓婁煩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去年,婁煩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一、全省居前。

  鄉村發展 產業壯大 村民增收

  除雜草、剪舊枝、施新肥……近日,婁煩縣尹家窯村的田奎家庭農場一派忙碌景象。在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田奎家庭農場的耕種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家里買了先進的農機設備,帶動村里50多人增收。

  尹家窯村村民郝白子不僅把自己的土地租給了劉田奎,還常年在家庭農場打工,他說:“以前出遠門打零工,現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除了工資還有土地租賃金,有了兩份收入。”

  壯大鄉村產業,村民們鉚足了干勁兒。

  在杜交曲鎮羅家曲村,回鄉創業的馮旭東帶領村民成立了旺鑫種植專業合作社,他們種植的千畝谷子成為當地有機旱作谷子示范區。

  在靜游鎮步斗村,李澤返鄉創業成立了黑木耳特色產業種植基地,村民說:“有了這個基地,平日里有空就來打零工,搬菌棒、摘木耳,有個掙錢的地方,心里很高興。”

  在靜游鎮曼咀巖村,蔬菜種植面積連年擴大,村委會主任李慧峰見證了種植大棚蔬菜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他說:“縣里不但為我們開展技術培訓,還幫我們打造品牌,咱村的蔬菜長得多、賣得好。”

  除了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外,近年來,婁煩縣結合光照資源好的特點,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先后共建成光伏扶貧電站70座,共計89.447兆瓦,促進群眾持續增收,照亮了群眾小康路。

  婁煩縣認真落實過渡期內“四不摘”要求,去年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2.23億元,安排實施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123個。同時,制定落實了促進產業和勞務增收等9項產業就業獎補政策,精準識別監測邊緣戶,對187戶未解除風險監測戶全部落實精準幫扶措施。去年,年度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030元,同比增長14.29%。

  產業轉型 三產協同 綠色先行

  婁煩縣米峪鎮靠近云頂山、緊鄰南川河,借助這樣的地域優勢,婁煩縣委提出打造“園中園、地中地、吧中吧”旅游發展模式。在康家溝村,新建的旅游驛站可以為游客提供露營場地、燒烤工具、露天影院等服務,帶動沿線村莊發展旅游增收。

  天池店鄉孔河溝村挖掘當地資源,發展紅色產業,以“紅色線路”為支撐點,配套建設“紅色展廳”“紅色公園”“紅色食堂”,講好“紅色故事”,形成了一條紅色產業鏈,紅色文化之旅已經成為村民的增收產業。村集體還打造了星級農家小院,帶動30戶脫貧戶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實現年戶均增收1.5萬元。

  去年底,婁煩自行車賽道建成通車,這條路沿線有云頂山景區、米峪鎮戰斗遺址、汾河水庫、高君宇故居等旅游景點,為婁煩縣全域旅游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婁煩縣一年一個新臺階。

  婁煩縣依托河北村、峰嶺底村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以及8個太原市農業旅游示范點,推出10條精品旅游線路,去年全年景區景點接待游客約27萬人次,收入破億元。

  除了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外,婁煩縣還在做優做強傳統產業上做文章。引進省屬企業神農種業,合作建設馬鈴薯種薯產業園,建成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2萬畝。此外,傳統企業經過升級改造也朝著綠色發展大步邁進,陸海等3家洗煤廠通過標準化三級省級評定;龍泉煤礦產能提標進程加速;三聚盛煤礦獲評首批市級綠色礦山……

  從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到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婁煩縣加快構建“一主三翼”發展新格局,努力使生態優勢“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讓好山好水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日子。

(責編:田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苏尼特右旗| 民县| 中卫市| 三亚市| 红安县| 青海省| 永靖县| 舞钢市| 阜平县| 南投县| 汝城县| 合水县| 陈巴尔虎旗| 阿鲁科尔沁旗| 琼中| 宝坻区| 新巴尔虎右旗| 黑河市| 兴宁市| 甘肃省| 囊谦县| 桦川县| 安溪县| 景德镇市| 旬阳县| 九台市| 贺兰县| 抚远县| 天镇县| 龙口市| 乌苏市| 额济纳旗| 新宾| 望奎县| 满洲里市| 南乐县| 达州市| 新化县| 桂东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