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平時要做好哪些自我監測?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病,需要終身治療。良好的治療需要醫患雙方的配合,患者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療隊伍中的重要一員,要想控制好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患者就必須學會自我血糖監測,血壓,血脂和體重的自我監測及自我保健。
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近十年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血糖儀對自身血糖水平進行評估。這種方法快捷、準確、可靠,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幫助患者隨時了解血糖水平的好方法。其最大的益處就在于根據血糖濃度隨時調整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和判斷療效。除了兒童、過度年老或視力不佳的患者應在家屬幫助下先進行監測外,一般皆可自行使用。
血糖檢測次數因人而異,血糖不宜控制的1型糖尿病及胰島素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可測4-8次,一般選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時、睡前測定,必要時加測夜里2-3點的血糖,病情穩定后逐漸減少測定的次數,一般一周測4-8次。
血壓監測
血壓監測:伴有高血壓的患者要每天監測血壓,如血壓持續增高,要調整降壓藥物,使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血脂監測
血脂監測:采用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四項,一律采用血清測定。空腹12小時(可少量飲水)后取前臂靜脈血,應有2周時間保持平時飲食習慣,近期內無急性病、外傷、手術等意外情況;取血前24小時內不飲酒、不做劇烈運動;除特殊情況遵醫囑外,取血前最好保持平時的服藥。除臥床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分鐘后取血。如果血脂正常,最好每年復查一次。
體重監測

體重監測:定期監測體重。建議至少每季度測一次體重。
測血糖9個小細節
1.徹底洗手后,不用消毒
用洗手液或肥皂把手徹底洗干凈擦干,可以不用酒精消毒。若用酒精消毒,需等酒精完全揮發掉,否則殘余酒精不僅會影響檢測,滲入傷口還會特別疼。
2.采血首選無名指
手掌上的毛細血管有兩個分支其中一個在無名指末端。因此,測血糖首選無名指,無名指末端的血液相對更豐富,且感染風險低
3.采血選手指兩側最好
手指兩側的末梢神經分布稀疏,疼痛敏感性較低,扎手指兩側疼痛感更輕。
4.每次換一個采血位置。經常測血糖的話,要輪換采血部位,以免局部皮膚還沒完全愈合又受創傷,疼痛加倍。上次采血的部位,下次要記得避開。
5.采血前,確保指尖血充足。采血前,讓手臂自然下垂10~15秒,甩一甩、搓一搓手指,讓指尖血更充盈。
6.選擇能刺破手指的淺針采血筆通常標有1~5幾個數字,代表采血針的進針深度,數字越大扎的越深。從“1"開始嘗試,根據自己的皮膚厚度選擇最淺的采血針。
7.止痛技巧:捏緊遠端指間關節
采血時,捏緊遠端指間關節(離指尖最近的關節),可以暫時減輕疼痛。這種止痛技巧,只有在選食指、無名指、中指測血糖時,才比較好操作。
8.血糖儀和試紙要配套
血糖儀、試紙要出自同一廠家、同一型號,配套使用,血糖值更精準。血糖儀要定期校準(具體看血糖儀說明書),血糖試紙不要超過保質期)。
9.采血后輕壓創口
采血后,手指創口不能放任不管,要用消毒棉簽輕壓創口,不要揉搓,可以涂抹蘆薈膠保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