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又名盧橘,為薔薇科枇杷屬植物,因其葉形似琵琶而得名。原產于我國東南部,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浙江、江蘇、廣東和陜南等地;其果實肉質柔軟多汁,鮮美可口,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功能成分,具有潤肺止咳、降逆止嘔、抗氧化、抗腫瘤、保護胃黏膜等功效,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藥食同源植物。

營養價值及功效
枇杷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果膠、類胡蘿卜素、鞣質、扁桃苷、苦杏仁苷、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A 、B 、C 、B 1、B 2以及鈣、鉀、磷、鐵等元素;枇杷所含的類胡蘿卜素種類多、含量豐富,主要包括玉米黃質、紫黃質和葉黃素以及部分金黃質、六氫番茄紅素等,類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對保護視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01
潤肺止咳
據《滇南本草》記載: " 枇杷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現有研究表明,枇杷提取物苦杏仁苷在消化系統的酸性環境下,經β-糖苷酶酶解后生成氫氰酸和苯甲醛,微量的氫氰酸及其衍生物對呼吸酶有一定抑制作用,進而抑制呼吸中樞靈敏度、降低呼吸運動的敏感性,從而達到平喘止咳的目的。
02
抗氧化作用
研究發現,枇杷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且提取物中的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等酚類物質與其抗氧化能力呈正相關。
03
改善血糖
Toshima等利用枇杷葉與綠茶制成一種發酵茶,這種茶的水提物的浸膏可以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對麥芽糖喂食的大鼠表現出抗高血糖作用。Shih等用高脂肪含量食物喂養小鼠10周,然后喂食枇杷提取物,發現枇杷提取物可以增加肝臟和脂肪組織中AMPK-α磷酸化蛋白的含量,從而預防高脂飲食喂養引發的血糖、瘦素和胰島素水平的增加。
04
抗炎作用
枇杷含有熊果酸、齊墩果酸、2α-羥基熊果酸、坡模酸、薔薇酸、烏蘇酸、馬斯里酸甲酯等三萜類化合物,熊果酸可通過抑制CD4+T細胞向Th17分化,升高Treg細胞比例而維持Th17/Treg細胞平衡,緩解膠原誘導性關節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05
抗腫瘤作用
枇杷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作用。陳歡等發現烏蘇酸、齊墩果酸在體外對人前列腺癌PC-3細胞和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細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烏蘇酸的抗癌活性強,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強,齊墩果酸的抗癌活性相對較弱。李琪等發現齊墩果酸、烏蘇酸和2α-羥基齊墩果酸對白血病細胞K562(人慢性白血病細胞)有抑制效果,其中烏蘇酸質量濃度為20ug/mL時對癌細胞生長抑制率達91.96%。

糖友們能吃枇杷嗎
血糖控制好的糖友可以在兩餐之間進食枇杷,但要注意適量,避免血糖出現大幅波動。此外,枇杷性質寒涼,脾胃虛弱、易腹瀉或排軟便者不宜食用,月經期女性不宜多吃;對枇杷過敏者不宜食用。
【本期專家:劉師偉,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山西白求恩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山西名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佳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學專委會委員,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糖尿病防治與管理專家委員會常委,山西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山西省健康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醫師協會內分泌醫師分會副會長,山西省免疫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委。內分泌代謝病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留學于美國加州大學附屬醫院和康奈爾大學附屬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相關疾病,骨質疏松,垂體、腎上腺疾病等的臨床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