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恒倫口腔”,山西人耳熟能詳。29年時間,冀新江帶領一個設備陳舊、管理落后的區級口腔醫院,跨越式發展為山西一流的口腔診療品牌,并進軍全國,發展動力強勁。6月30日,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為恒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冀新江榮獲“太原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這份榮譽,使他更堅定地沿著“打造老百姓眼中靠譜的口腔品牌”之路發展下去。
引來“活水”助力發展
時間的車輪回到1994年,34歲的冀新江接任南城口腔醫院院長。當時,該醫院設備陳舊、管理落后、士氣低迷。冀新江和大家分析:與零散的個體門診比較,醫院有團隊的絕對優勢;與大型公立醫院相比,醫院服務意識明顯更強。當下亟需發展的,是醫療技術。
他輾轉托人引薦,終于與國內口腔業界翹楚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達成合作。對方定期派出專家親臨太原,不僅在醫院出診,還為醫護人員講口腔醫療技術,給管理干部傳授現代口腔醫院的管理經驗,醫院員工也獲得了持續前往北京學習的機會。
這種開放合作,開創了地方縣區級醫院與國家著名醫院合作的先河,員工眼界大開,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收益節節攀升。
同年,南城區口腔醫院還與德國在北京的精良齒科合作成立了山西省第一個中外合資的門診部,在省內率先引進了烤瓷牙技術。
隨著一系列市場化探索的深入,醫院收入連年翻番,用了4年時間,年收入從最初的70萬元突破到500萬元。1999年底,南城口腔醫院正式更名為“山西紅十字口腔醫院”,從此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帶頭改制擁抱機遇
為了解決債務問題,打破“大鍋飯”,冀新江幾番思量后,決定嘗試醫院改制,進行體制轉換和機制創新。2001年,經迎澤區衛生局批準,醫院實行內部股份化管理。2003年,迎澤區政府確定山西紅十字口腔醫院為“迎澤區改制試點單位”。到2007年,山西紅十字口腔醫院成立了有助于企業現代化決策、股權結構相對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初步形成了產業鏈的整合,成功完成了由公立醫院到民營醫院的改制,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成功范例之一。
2017年,醫院改名為“恒倫口腔”。至此,這個當年基層的區級口腔醫院,已經發展成為集口腔醫療、連鎖門診管理、義齒加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口腔產業集團,逐步在上海、石家莊、呼和浩特、西安等地設立分支機構。
省內第一家與中外合資企業開展合作,成立太原口腔醫療修復中心;全省第一家開展烤瓷牙技術;全省第一家實現影像數字化;全省第一家引進根管測量儀……諸多“第一”,離不開冀新江與時俱進的理念和長遠的目光。
如今,“恒倫口腔”在全國同行中享有較好的業界聲譽和過硬的患者口碑。在冀新江的帶領下,“恒倫口腔”緊緊抓住機遇,勇于改革創新,果敢應對挑戰,響應我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號召,在經濟轉型發展中大顯身手。
繼續“沖浪”放眼未來
冀新江的辦公室陳設簡單,不經意中流露著一位實干企業家精簡高效的風格。墻上一幅“恒倫數字口腔中心”項目效果展示圖尤為吸睛,他說,那是恒倫的未來,也是口腔醫療發展的未來。
2016年,冀新江帶領“恒倫口腔”投資2000萬元成立數字化中心,引進純鈦切削設備等近30臺數字化加工設備,為義齒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與“中國3D打印之父”盧秉恒院士主持、山西國控下屬的“山西3D打印及材料研究院”正式簽約,掛牌“盧秉恒院士專家工作站醫療口腔制造增材研究院”。山西省工信廳授予“山西省智能制造試點企業”,山西省小企業發展促進局授予“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如今,“恒倫口腔”作為我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正不斷發展壯大。
在此過程中,冀新江主動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響應國家醫療扶貧政策,前往平順縣西溝村開展口腔醫療精準扶貧活動,向當地衛生院捐贈牙科診療椅、潔牙機、冷光美白儀等醫療器械。還為迎澤區中心醫院等多家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定向捐贈7輛價值382萬元的救護車。恒倫醫療還與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集善助殘·口腔健康行”活動,捐款50萬元助殘……
“恒倫醫療能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最初的改制是嘗試,各級政府部門勇于擔當,有所作為,承擔了一定風險;在隨后的發展中,政府部門積極助力,引導企業向規范化運營方向發展。山西的土地,對民營企業而言,是一片沃土。恒倫成長于斯、發展于斯,未來,會將政府的引導和支持變為繼續前行的動力,砥礪奮進,邁向全國,成為更多老百姓眼中靠譜的口腔品牌!”冀新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