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小店街道正陽街社區采用“流動辦公桌”模式,以“辦公桌椅動起來,問題解決跑起來”的方式,縱深推進轄區居民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轉變。目前,社區已出動“流動辦公桌”30余次,為居民辦實事20余件。
一人一桌有準備
正陽街社區的網格員個個都是行走的“辦公桌”。她們身穿紅馬甲,帶著一塊工作牌、一個政策宣傳資料包,還有一張洋溢著笑容的臉龐,練就了跑上跑下的“飛毛腿”,在小區里發放各類民生政策、知識手冊,向居民宣傳反詐知識,幫助辦理醫保、高齡補貼等。針對高齡和空巢老人、殘疾居民行動不便的問題,社區還把“流動辦公桌”搬到他們家中。
“讓居民從‘跑社區’到‘社區跑’,服務配置要細致周到,網格員‘出攤’行頭也要輕便實用,標識清晰,一看就能讓居民愿意靠近。”正陽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莎莎說。
一坐一聊辦實事
“太感謝社區的關心了,真是幫了我的大忙。”近日,獨居高齡老人李茂源找到網格員求助,與老人交談后得知,其家中的晾衣架傾斜,無法正常使用。隨后,網格員立即前往家中為老人修理。
“流動辦公桌”服務群眾,拉近了社區與居民的距離。網格員分批在網格黨群服務站里“擺攤”,現場為居民答疑解難,很多時候,居民們過來坐一坐、聊一聊,一些小矛盾、小煩惱就能解決了。網格員也能更快、更全面地收集掌握群眾需求,并及時上報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處理,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條條有整改、件件有落實”。
一來一往見真情
網格員由過去“守”在社區“等”居民上門辦事,改為一門心思“釘”在小區里,常態化做實做好便民服務,與居民面對面暢聊,發現社區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項,讓社區服務更接地氣。
一天,居民陳女士找到社區網格員蘇娟,說起最近和婆婆起了爭執,希望社區能幫忙調解。問清沖突原因后,蘇娟陪同陳女士前往家中,與陳女士的丈夫一同耐心開導婆媳二人。經過協調,雙方都了解到對方的不易,紅著眼眶互相致歉。
這種“到群眾中去”的服務模式,架起了社區與居民溝通的橋梁,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真正實現了為民服務的“零距離”,以靈活、迅速、有效的特點,贏得了居民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