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健康頻道

健康科普|愛國衛生·環境因素篇

來源:東川發布 2023年08月21日 15:02

  夏季,氣溫攀升,蚊蟲活動頻繁,各種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環境和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廣大市民應樹立正確健康理念,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共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共建健康的生活環境,共享美好夏日。

  病媒生物

  蚊蟲

  夏季來臨,氣溫不斷攀升,蚊蟲密度快速上升,蚊蟲活動也越發頻繁。除了“嗡嗡嗡”的環繞音令人心煩意亂之外,蚊蟲叮咬更是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威脅。蚊蟲叮咬不僅會導致皮膚紅腫、瘙癢,引發炎癥。更嚴重的是蚊蟲攜帶的病原體能夠傳播瘧疾、登革熱等多種疾病。

  瘧疾:瘧疾主要是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登革熱: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登革熱是一種具有自限性傾向的疾病,通常預后良好,但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恙螨

  恙螨多分布在溫暖潮濕地區,滋生地為隱蔽、潮濕、多草、多鼠等場所,以江河沿岸、溪邊、山坡、山谷、森林邊緣及荒蕪田園等雜草叢生的地為多;也可見于農作物區、菜園、瓦礫堆、墻角等處。恙螨常可引起恙蟲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

  恙蟲病:恙蟲病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鼠類為主要傳染源,恙螨幼蟲為傳播媒介。起病急,有高熱、毒血癥、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多樣、復雜,并發癥多,常可導致多臟器損害,嚴重者可因心肺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患者多有野外活動史。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帶有病毒的恙螨也可通過叮咬人體傳播該病。

  預防措施

  ?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及時清除病媒生物的滋生地,如清理灌木雜草、改善禽畜圈舍、定期更換水培植物用水、倒扣放置戶外閑置的容器。

  ?消滅病媒生物傳染源。采用各種滅鼠器與藥物相結合的綜合措施滅鼠;使用電蚊拍、滅蚊燈、蚊香、電蚊香液、氣霧劑等方式滅蚊。

  ?采用多種方式避免病媒生物。在家可掛蚊帳、安紗門紗窗避免蚊蟲。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表面光滑的長衣長褲,必要時束緊袖領和褲腳口,在身體裸露的部位涂抹驅蚊靈、含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的驅避劑、花露水等防蟲劑,可用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殺蟲劑浸泡或噴灑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遠離野草、灌木叢,盡量不在草叢中坐臥、休息、逗留或曬衣服。

  ?戶外活動后及時檢查身體。恙螨叮咬后會產生焦痂,部位常為會腋窩、腹股溝等隱秘處。

  ?如出現大面積的紅腫、不明原因高熱、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就醫。

  高溫

  高溫是夏季嚴重的健康危害因素之一。長時間暴露在高氣溫環境中,或在強烈熱輻射環境中活動,人體散熱困難,體溫調節功能受到限制,容易引發中暑。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處理:及時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可恢復。

  輕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的表現加重外,還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等表現,體溫往往在38℃以上。也可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

  處理:立即到醫院治療。如處理及時,數小時內可恢復。

  重癥中暑:是中暑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及生命。常出現陣發性肌肉痙攣、體溫急劇升高可高達40℃,或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昏迷等表現。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50%至70%。

  處理:讓病人側臥,頭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預防措施

  ?進行戶外運動時應避開正午時間,避免長時間的日曬。必須外出時帶上遮陽傘、太陽鏡等,并涂抹防曬霜。

  ?多喝淡鹽開水、綠豆湯,多吃苦瓜、苦菜、西瓜等蔬菜水果。水溫不宜過高,飲水應少量多次。

  ?不要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

  ?合理選擇衣物。建議選擇淺色的、棉質的、透氣的衣物。

  ?安全提醒:注意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

  洪澇災害

  沿海城市,夏季常遭受臺風襲擊。同時,夏季強對流天氣容易產生內澇或海水倒灌。惡劣天氣來勢兇猛,范圍廣,破壞力強,除了造成人員傷亡、破壞公共基礎設施外,還可因引發洪澇災害而產生相應的公共衛生問題。例如介水傳染病、腸道傳染病以及病媒生物傳染病等。此外,安置點居住擁擠,衛生條件欠佳,也可引發急性呼吸道感染、麻疹、肺結核等疾病。

  介水傳染病: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污染的水而傳播的疾病,主要有:傷寒、副傷寒、霍亂、痢疾、甲型肝炎、血吸蟲病等。

  腸道傳染病:包括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以及食源性疾病等。

  病媒生物傳染病:病媒生物通過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傳播一系列傳染病,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瘧疾、登革熱、地方性斑疹傷寒、絲蟲病等。

  預防措施

  ?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保持手部清潔,不用臟手揉眼睛、不用臟手洗臉、不與他人共用毛巾,不喝生水、不吃死因不明的牲畜。

  ?對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垃圾妥善放置指定地點。

  ?排除積水,填平坑洼,盡量避免赤足涉水。

  ?一旦出現發熱、腹瀉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責編:范婉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上林县| 宁波市| 岳阳县| 瓮安县| 桦川县| 江源县| 霍州市| 青神县| 黄冈市| 通州区| 资中县| 福建省| 岑溪市| 原平市| 镇平县| 紫金县| 嘉祥县| 赤水市| 湄潭县| 陆丰市| 古丈县| 台安县| 额济纳旗| 全南县| 陈巴尔虎旗| 宜兰县| 丰原市| 宜兴市| 广灵县| 柳林县| 长垣县| 曲周县| 林州市| 百色市| 专栏| 华阴市| 盐山县| 湖州市| 丽水市|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