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實現黨員精細化管理,激發黨員能動性;“黨建+服務”及時解決居民訴求、調解鄰里矛盾;“黨建+聯建”整合轄區資源,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8月28日,記者在晉源區采訪發現,義井街道華都社區積極發揮“黨建+”優勢,夯實黨建基礎,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黨建+引領”
華都社區居民趙師傅是一位老黨員,去年,小區成立黨支部,經常性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和義務勞動。剛退休不久的趙師傅積極參加;此外,他還經常搜集居民意見,反饋給黨支部,促進社區建設。“小區有了黨支部,我們黨員也有了家!”趙師傅說。
不光他有這種感覺,其他居民也深有感觸。去年以來,華都社區構筑為民服務“好陣地”。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推進“黨組織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形成了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微網格紅色管家—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共建立了4個小區黨支部、15個樓棟黨小組、123個黨員中心戶,推動小區黨組織和物管會、居民自治團體“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黨員管理,對居民黨員、退休黨員等實行分類精細化管理,實現退休黨員小區管、在職黨員雙重管、流動黨員動態管。此外,黨總支還建好活動陣地,充分利用物業用房、公共用房,打造了4個小區黨群服務站,向黨員群眾、駐地單位等黨組織開放共享。與此同時,社區黨總支推進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實現黨建陣地與思政教育相貫通。
“黨建+服務”
“社區介入后,小區附近工地存在的噪音擾民問題解決了!”“鄰里有了矛盾,直接找單元長反映,使糾紛不出樓!”噪音擾民、鄰里糾紛……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關系到居民生活質量的優劣,社區黨總支的“黨建+服務”贏得居民好評。
華都社區積極利用黨群服務站,將黨員教育管理與服務社區建設、提升社區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把公共區域改建劃分為黨群活動、政務服務、協商議事等功能區域,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今年上半年,該社區的4個小區組織召開11場議事會,協調解決了老舊小區改造、噪音擾民等問題37件。通過“網格管事、‘兩長’(樓棟長、單元長)調事、支部說事、群眾議事”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針對居民矛盾糾紛急、多、細的特點,推動黨員服務到家,實現小區黨建無死角管理。
截至目前,共解決群眾困難、累計征集和解決居民訴求78件。社區黨總支聯合小區黨支部不定期召開“板凳會”,累計調解鄰里糾紛23件、物業糾紛14件。
“黨建+聯建”
在創城活動中,華都社區的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少年實踐隊成為3支主力軍,形成全民參與、全民支持、全民共享的濃厚創建氛圍。
華都社區黨總支積極以“黨建帶團建促隊建”構建社區治理新模式。不僅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務隊伍,還與太原市晉源區第三實驗小學和太原市博物館黨支部聯合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了社區群眾參與其中,形成“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結對幫帶、共同提高”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此外,社區黨總支還聯動轄區內的青年社會組織,匹配服務“一老一小”和社群訴求的資源鏈接,進一步滿足了群眾更高精神層次的需求,成立了文藝隊等群眾活動組織,令大家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華都社區黨總支書記表示,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基層黨建夯實治理根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推進幸福和諧社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