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太重加工裝配聯合廠房內機器轟鳴,隨著“嗡”的一聲低響,從智能鐵屑打包機中“吐”出一塊形似壓縮餅干的鐵屑塊。“這臺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1分14秒就能打包30千克的鐵屑,每年可直接節省運輸成本和廢料回收成本100余萬元。”技術中心冷工所專辦岳海豹,輕拍著該所自主研發的智能鐵屑打包機滿臉自豪。
鐵屑是機床零件加工過程中常見的廢料,在機床高溫快速切削下通常呈卷曲螺旋狀散落在生產現場,數量龐大、混亂無序。近日,太重技術中心冷工所自主研發的智能鐵屑打包機,在加工裝配聯合廠房上線試運行。該設備通過智能化電氣控制系統,實現了鐵屑壓縮打包自動感應、自動稱重、自動打包、自動轉運的全流程工作。
在生產現場,鐵屑打包機第一時間清理了長短不一、橫七豎八的鐵屑,不僅節省了人工清渣的時間,還讓作業現場總能保持整潔有序的環境,消除了散落鐵屑割傷工人的安全隱患。
在運輸環節,以前處理鐵屑需要人工清運至集裝箱,再整車發運到熱加工廠房冶煉。由于卷曲狀態的鐵屑空間占用是平整狀態的3倍,所以每周都需要4輛大型卡車參與拉運,運費高達上萬元。有了智能鐵屑打包機后,鐵屑被壓縮成一塊塊規則立方體,裝車容積率和效率都顯著提高,現在每兩周只需1輛卡車就能把全部鐵屑運走。
在循環利用環節,呈散裝狀態的鐵屑在回爐冶煉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會在1000℃的煉鋼爐里化作氣態逸散,利用率大打折扣。壓縮后的“鐵屑餅干”被成塊成組地投入煉鋼爐中,鐵屑利用率較之前提高了10%。
目前,該項目已申請兩項發明專利,并在太重集團各園區推廣。
短評
提“智”增效
用智能產線代替人工產線,用數字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太重集團在推動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進程中,用一個個硬核智慧化項目按下轉型升級的快進鍵。
智能鐵屑打包機產線是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車間生產智能化升級的關鍵一步。接下來,太重將加快推進“燈塔工廠”“智能工廠”“黑燈工廠”建設,加速智能制造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助力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推進太原工業振興崛起、建設國家重要的新型工業化城市貢獻太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