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子女都回到身邊,家里很熱鬧。幾天后,孩子們又紛紛離開,家中變得冷清,不少老人感覺又孤獨了,心情低落。10月6日,西礦街社區的網格員已提前“上崗”,敲響獨居、空巢老人的家門,陪著聊天,幫他們盡快度過節后“寂寞期”。
“咋一下子都走了,家里又成了我一個人,空蕩蕩的,真不習慣。”76歲的陳大爺住在金澤國際廣場小區,平時獨居。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并各自安了家。母親去世后,孩子們都想把老父親接到身邊,可陳大爺比較執拗,說老地方有感情,不愿離開。
中秋節前,一兒一女帶著孫子、外孫女回來。小孩子跑來跑去,子女噓寒問暖,可把老人樂壞了。10月5日,孩子們都走了,再回來要等到春節。熱鬧的氛圍驟然淡去,老人一時適應不了,吃飯沒胃口,門也不出了。“大爺,我陪您到院子里溜達一圈。”網格員趙政來了,陪著老人在院子里邊走邊聊天。沒多時,碰到幾位老鄰居,大伙聚在一起,話也多了起來。趙政發現,老人的情緒逐漸好轉,這才放下心。
也有其他老人存在類似情況,心理上需要一個過渡期。對此,西礦街社區的9名網格員根據平時掌握的信息,上門走訪,及時引導老人舒緩情緒。社區提醒:子女走后,要經常與老人保持電話溝通、視頻連線,隨時關注老人的情緒變化。另一方面,老人要善于自我“尋樂”,別悶在家里,多參加社區的活動,如下棋、跳舞、養花等,這樣可以緩解節后孤獨癥。
(責編: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