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考慮居民需求,創造條件讓“不可能”變為現實,將阻力轉化為動力。10月19日,萬柏林區下元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任務順利推進,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動產權和物業單位配合,凝聚黨員和群眾力量,精準聚焦居民需求,確保改造高效穩推,真正做成百姓心坎上的“暖心工程”。
讓“不可能”變為現實
“啥時候我們樓也能實施節能改造?”對節能改造,移村南街86號財專一號樓的居民早已期盼多時。該樓外墻材料以鋼筋混凝土、實心粘土磚為主,保溫效果差。該樓老年居民多,他們希望,通過節能改造工程,能提升生活品質。
該樓今年列入改造計劃以來,萬柏林區住建局、下元街道及施工單位多次開展實地調研。但經聯合指揮部綜合研判,認為該樓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不具備施工條件。得知這一消息,居民非常失望。
為盡最大可能把握政策紅利,爭取改造機會,提高居民的居住和生活質量,下元街道領導積極與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溝通協調,并多次組織指揮部與產權單位召開協調會,討論施工方案。
經數次協調,最終確定由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后勤處牽頭,組織具有資質的施工隊伍對該樓進行加固作業,在確保樓體安全的前提下,對照工期要求開展節能改造。
該小區迅速完成了樓體加固工作,為節能改造創造了良好的施工條件。目前,小區節能改造工程已初步完成。“今年冬天不怕冷了!”改造后的小區舒適度顯著改善。
將阻力轉化為動力
節能改造工程并不難,但該街道不少老舊小區的居民都裝了防護欄或其它違建,如果不拆除,便無法正常施工。下元街道充分構建“社區黨委+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熱心居民”小區治理新格局,在拆除違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造前期,迎澤橋西社區黨委主動擔當,積極發動群眾參與。移村南街4號煤氣公司宿舍的小區樓棟組長、居民代表劉小林非常熱心,且群眾基礎好。他積極參與社區組織召開的居民代表會議十余次,充分收集民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為小區改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拆違工作中,社區工作人員與劉小林常常與施工方一起敲門入戶,號召居民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主動拆除違建,使老小區跟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在他們的共同作用下,居民由不理解變為積極支持,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和快速推進提供了保障。
因該小區一些電纜裸露在樓體外,不安全,還影響施工。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劉小林與部分退休居民多次協調供電公司、電信運營商、物業等相關單位。協調后,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將電纜整合在一起穿入管道,確保了居民安全和施工進度。
黨建引領凝聚力量
下元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街道有8個小區開始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為順利推進這一工作,下元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黨建引領“既改”,成立由街辦主任擔任組長,社區、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合指揮部,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定期召開協調會,處理各方意見,調解化解各方矛盾,確保工程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凝聚黨員、群眾積極推進“既改”項目。發揮黨建協調優勢,深入群眾開展節能改造政策宣傳、傾聽居民群眾的合理化訴求。
如今,該街道“既改”任務已經完成大半,預計在10月底前全部完工,讓居民在供暖季到來時享受到“暖心工程”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