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我市正式啟動供暖。其實,從10月20日起,太原熱力、城北熱力、第二熱力等供熱企業已陸續開始試供暖,太鋼片區、桃南及老軍營片區、長風街、學府街片區等處,居民家中都已提前感到了暖流。及至11月1日正式“開考”之時,用戶家里都熱了嗎,室溫達標了嗎?熱源穩定嗎,管網順暢嗎?跑冒滴漏現象多嗎,都能及時解決嗎?當日,記者跟隨太原熱力集團工作人員一起“訪民問暖”,了解實際情況。“從今天起,我們將全力以赴為全市用戶按時供熱、按需供熱、安全供熱!”太原熱力集團黨務工作部部長耿建偉說。
熱源入網“六十度”
11月1日上午,記者在太原市集中供熱調度中心看到,碩大的顯示屏上,主城區供熱地圖、各熱源廠/熱力站入水溫度、補水曲線及回水溫度、瞬時熱源/熱耗,以及當日和未來一周的天氣預報等,不停地閃爍、更新。總調度室副主任齊衛雪介紹,目前,古交興能、二電、瑞光、國錦等八處熱電聯產已全部啟動,集團自有的陽曲熱源廠也已啟動。“由于11月1日氣溫偏高,當下的入網熱源溫度在60~65攝氏度之間,較往年同期略低。”但大屏幕上顯示,住戶家中實際溫度仍然達到23~24攝氏度,正是“不冷不熱,舒舒服服”。
從調度中心出來,記者來到旁邊的太古中繼能源站,這里是古交興能電廠熱源溫度“入并”的總樞紐。在一號車間記者看到,這里的設備都在正常運行,將電廠提供的高溫網的熱能和市區一級網的冷水進行換熱,然后將熱量輸送到千家萬戶。萬柏林供熱分公司高溫網運管所所長崔建軍介紹,該站現在入網熱源“六十多度”,天氣最冷時溫度能達到110攝氏度以上,人員全部進入戰備狀態,24小時巡視、檢修設備。
樞紐轉換“很潤滑”
順著“暖流”往下走,記者來到萬柏林供熱分公司G60翔建熱力站。該站位于西宮北街以南,供熱范圍為翔建御景華府小區1-9樓及底商,共1649戶。走進熱力站,“轟轟隆隆”的聲響顯示著該站正在全負荷運行,負責人王菲說,“1649戶居民家中都提前有了暖氣。”
王菲介紹,該站設計供熱面積為25.5萬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18.45萬平方米,“還有富余”。由于服務的都是高層住宅小區,所以站內設有地暖低區、地暖高區兩套供熱系統,并通過計算機自動控制補水泵的作業。在采暖季熱力站運行期間,每隔3個小時,工作人員就會巡檢一次設備,記錄供水、回水的壓力以及溫度等,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除了保障站內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外,不定時地入戶走訪,也是熱力站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
據了解,像這樣的熱力站,太原熱力集團共計有1900余座,供熱期間將起到關鍵的“承上啟下”作用,必須保證運作良好,轉換“潤滑”。
居民家里“熱乎乎”
繼續往前走一段,記者來到了尖草坪區和平北路晉機友喜小區,幾位大爺大娘正在院子里聊閑天。“你家熱了沒?”“熱了,天天都開窗。”“家里改了地暖,孫子老是光腳跑!”……隨一樓居民劉大姐回家,熱力站工作人員拿出溫度計檢測,實時溫度22攝氏度多。
隨后,記者又來到尖草坪區大同路程家村小區,迎澤區桃南一社區等處,隨機詢問了幾位居民,都表示家里溫度沒問題。尤其是太鋼片區,升溫最早最明顯。“10月20日,小區公告欄就貼通知,讓大家開閥門注水,大概24日、25日,家里明顯就暖和了。”家住尖草坪區迎新街的馮女士說,母親年紀大了,比較怕冷,家里準備了“小太陽”、電褥子等,現在省了好多麻煩事,在家能穿得輕薄點,也方便、舒服些。
正式供熱首日,我市供熱整體狀況平穩安全,但多多少少也有些問題,太原熱力客服電話4158850接到咨詢、報修電話百余通,有反映管道老化、跑冒滴漏的,有反映暖氣不熱、溫度不達標的,熱力人員會同物業等相關人員,第一時間予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