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太原最南的一座跨汾河大橋——南安大橋,向西5分鐘車程,清徐縣特色食品產業集聚區規模已具。寬闊平整的道路兩側,高樓、廠房、商鋪比肩鋪展,淡淡的醋味在空氣中躍動,美錦醋業的“雙子樓”鶴立其間,門牌——醋都路99號。
起家于鋼鐵,壯大于煤焦,如今名列中國上市企業500強之一的美錦能源,在傾力登攀國內氫能源領域巔峰的同時,兜轉身來“殺”入食醋產業,令許多人錯愕。問及可能帶來的變化,當地大小醋企態度模棱,“感覺不明顯,再看看”,甚至美錦醋業的管理者也低調謙沖,“剛剛起步,比起老牌醋企還有差距”。
然而,投石入水,漣漪波蕩湖面;震源深潛,細威累成巨濤。一場變革,正在悄悄醞釀。
變奏1:工業大生產突入傳統醋領域
從黑色的煤焦冶煉到黑色的熏淋陳醋,顏色相近,卻是決絕的轉向。“老陳醋是清徐基礎最厚、市場認知最高的區域品牌,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專業鎮加速建設帶來了最好的時機”,美錦醋業總經理彭仕頡對轉型動因的介紹極為條理,“轉向民生領域,也有著我們回饋鄉梓的深深情懷”。
實際上,觸角在更早之前就已伸進食醋行業。2018年,與本地酒企合作成立山西昕錦軒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如今日產玻璃瓶65萬只,服務周邊各醋企,覆蓋山西、山東、河北、內蒙古、江蘇5省(區)60多家規上企業。2019年,山西省發改委確定12個特色產業集聚區,清徐縣特色食品產業集聚區是其中之一,旨在推動醋、酒及特色食品加工企業集群化。美錦醋業是最早參與推動的企業,名稱和戰略幾經調整后,最終以現在的面目展現在人們面前。
從鋼鐵產業到食醋釀造,美錦醋業一舉動即挾著大工業的氣魄。規劃總投資20億元,分3期建設年產50萬噸食醋生產園區——清徐縣的老陳醋發展目標是“雙百”,年產百萬噸、產值百億元。去年9月,一期投資8億元的10萬噸系列食醋生產線投產運行;今年3月,通過ISO9001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FA食品真實品質認證;5月產品正式上市,目前正分批次推出以中高端為主的8大系列80多種產品。短短一年半時間,投產達效兼以標準確立、產品成列,讓一面世就與老牌醋企站上同一階梯的龍頭醋企少了些“新晉”的生澀。
變奏2:鋼之普適穿透醋之特色
“鯰魚”?攪局者?引領者?談及人們對美錦醋業的種種猜疑,董事長姚錦濤開宗明義,“我們致力創建食醋行業標桿”。
11月中旬,清徐縣“食醋制作工”技能評價考試,來自美錦醋業與水塔、紫林等醋企的113名職工參加考評。不過,美錦醋業的職工使用理論和經驗的場景有些不同。在生產自動化、數據采集、倉儲物流、營銷等方面,他們正在告別手工釀造“憑手感”“靠經驗”的行業痛點。
在今年秋季全國糖酒會上,彭仕頡作對外宣介,“智能化、自動化、精細化”,一組關鍵詞引人矚目。背后指向的,是產品的標準統一、品質穩定、長期可持續,“我們的醋更健康、更衛生、更安全”。不管是建筑主材還是餐桌調味,這是共通的邏輯。它從容地穿透陳醋釀造厚重而古老的色彩,顯出無可匹敵的魅力。
為此,美錦醋業制定了“三個轉變”戰略,由傳統工藝向現代化大生產轉變,由單一調味品為主向健康品多系列轉變,由區域化品牌向國際化大品牌轉變。轉變融入實踐,便可見自動化運行,提高效率、優化環境、降低人工成本;電商銷售,讓千萬里之外的消費者嗅到陳醋醇香之外的親切;產業鏈條延展,千畝優質高粱種植基地里,火紅的穗籽實飽滿……
變奏3:遍布的鋼迭代遍地的缸
如果不是濃烈的醋味,你可能不容易發現這是一個釀造企業。與其他醋企不同,這里沒有鋪天蓋地的深色陶瓷醋甕,取而代之的,是溫室一般的巨大玻璃陽光房。推門而入,一排排不銹鋼池子里,陳醋如鏡面般映著棚外的藍天白云,傳統的“夏伏曬、冬撈冰”竟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空曠感。
池子上端,是一個個不銹鋼龍頭。沿著管道向外探尋,穿過半個廠區,就是生產車間。生產技術部工作人員曹玉其逐一介紹著身邊的設備,以不銹鋼為主材的自動布料機、自動翻醅機、熏淋一體機等等,16臺當下釀醋行業最先進的智能釀造一體機,使得蒸酵熏淋全部實現數字化調控。淋出的醋,自動注入太陽能陳釀區;陳釀好的醋,經過全智能灌裝線灌裝,再由智能機械臂打包,然后裝車運到消費者的餐桌。
借助傳感器、工業機器人、生化工程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廠裝上了“數字大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負責為“數字大腦”調校參數,精益求精保持食醋傳統風味。“用科技賦能傳統的智能釀造,讓食醋釀造過程中應傳統之處更傳統,應智能之處更智能。”美錦醋業董事長姚錦濤的描述言簡意賅。
野望不止于此。“雙子樓”內裝著中國醋都·清徐鄉村e鎮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省級十大特色專業鎮清徐老陳醋專業鎮的辦公機構、國家級中輕食醋檢驗認證平臺,以及“傳承千年名特產,打造醋都新標桿”的愿景。
鋼與醋的協奏,交響出能源企業的轉型之歌,又支撐起山西老陳醋的升級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