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135毫米汞柱,低壓83毫米汞柱。”1月2日上午9時,患有高血壓的安英俊乖乖地聽醫生的話在家中測量血壓,看到血壓儀上顯示的數據,安英俊開心地拿起手機,第一時間將數據上傳給簽約醫生。
安英俊的血壓指標降下來,實屬不易。用藥、減鹽、減油、減糖、科學運動、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在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歷時兩個多月,血壓終于正常了。40歲的安英俊越來越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改變,被稱為“富貴病”的“三高”也偷偷地變成“五高”,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慶幸的是,國家高度重視,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越來越多像安英俊一樣的“五高”人士,主動尋求醫生幫助,重塑健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五高”發病年輕化
“前些日子單位體檢,我的尿酸指標特別高,血壓也高,怎么辦?”在杏花嶺區中心醫院內科診室,一位體形較胖的中年男子著急地詢問醫生。
“您平時有沒有運動習慣?熬夜嗎?吸煙、喝酒嗎?……”聽到醫生一連串的問題,男子慚愧地低下頭。
從門診接診情況看,近年來高尿酸、高體重也悄悄加入“高氏家族”,構成“五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高體重),其發病率直線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
“‘三高’變‘五高’,多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近年來,接診患者年齡日趨年輕。”杏花嶺區中心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醫師屈躍麗說。有關資料顯示,在影響個人健康與壽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與行為占60%,飲食不科學、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易導致“五高”。便秘、肥胖、腸道癌、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腦中風等都是“五高”人群的流行病。
“五高”又叫代謝綜合征,醫學上把高血糖、肥胖、血脂異常及高血壓這些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現象,叫做代謝綜合征。這是一大類的綜合征,它意味患者體內的激素水平、內分泌調節功能都處于紊亂狀態,所以“五高”常常同時或先后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這些代謝異常,無論是單獨存在還是聯合出現,都會引起大腦、心臟、腎臟等靶器官的損害,增加中風、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發生風險,甚至危及生命。
科學管理降“五高”
“您的總膽固醇指標降下來了,血壓控制得不錯。下次復診時間明年1月15日,檢測項目為血壓、血糖、血脂等。”2023年12月中旬,45歲的李剛準時來到杏花嶺區中心醫院“五高共管診療服務中心”,做了相關檢查,負責他的隨訪管理醫生姜昭瑞耐心囑咐著。
“膽固醇可算是降下來了。”嘗到“甜頭”的李剛認真地看著醫生為其開具的健康指導方案,“還得聽醫生的,按時吃藥,規律生活。”
接診中,很多患者依從性較差,認為血壓、血脂、血糖指標向好后,就可以自行停藥了,也可以不按要求測量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了。屈躍麗表示,“五高”雖然常見,但不代表治療簡單。想要擺脫“五高”,還是要科學管理控制,從飲食、生活習慣、用藥等方面著手。
杏花嶺區中心醫院“五高共管診療服務中心”是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之一。醫院組建專家團隊,建立“篩查—干預—預防”機制,形成預防、醫療、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銜接的管理服務模式,建立起醫防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目前,該中心建檔4059人,簽約管理3567人。
“醫生會為每一位患者進行初檢、評估、建檔、簽約,納入‘五高共管項目管理組’,由專人對其隨訪、健教、指導用藥、改善生活方式,專病共管后,患者依從性加強,健康狀況均有改善。”杏花嶺區中心醫院科教科負責人李秀花打開“院內一站式服務平臺”,簽約患者蘇德生的各項指標均有下降。
健康生活防“五高”
“戒煙戒酒、不熬夜、每周至少鍛煉3次,控制體重、血脂、血糖。”新年伊始,46歲的張強給自己寫了一份“健康生活清單”。只因去年體檢查出尿酸、血脂、血糖嚴重超標,心臟出現不適癥狀,之后他對自己身體格外在意。
“每年一次的體檢不能少,而體檢報告更要重視,處于健康臨界點的人,最需要進行健康管理規劃,尤其是‘五高’人群,要及時全面系統進行健康管理干預。”屈躍麗提醒。
血壓增高是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大隱患。高血壓患者要改變生活方式,如戒煙,多運動,規律生活,健康飲食,多吃粗糧、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膩、高鹽高脂的食物;保持平和心態。
血脂高不僅容易患心臟病、腦卒中,還可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視。如果體檢發現總膽固醇水平為5.2毫摩爾/升,說明馬上就要超標,此時要注意調節飲食,戒煙、限酒、多吃深海魚和蘋果,都能避免患上高血脂。
血糖偏高不僅可能誘發糖尿病,還會損傷全身血管,引起眼底、外周神經、腎臟、甲狀腺、心血管等多處損傷。建議保證總熱量攝取不要太高,多吃低熱量、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的食品;規律作息,杜絕熬夜應酬、暴飲暴食;合理運動,最好每天進行30分鐘至40分鐘有氧運動,輕微出汗即可。
尿酸是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血尿酸升高可能是痛風的前兆。管理尿酸,就要管住嘴、禁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更要遠離動物內臟、海鮮、蘑菇、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
體重比正常人重10%以上者(超重),患高血壓的幾率比正常人高6倍,患心臟病的幾率比正常人高1.5倍,患糖尿病的幾率比正常人高5倍。體重超標者,應盡快改變生活方式,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5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如慢跑等;多吃蔬菜、水果,減少高油高脂食物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