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城市就業服務中心黨員干部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資料圖片)。
依托司馬溫公祠4A級景區資源優勢,將司馬光的精神內涵同藝術表演形式和文化旅游相結合,精心打造了“鏡之光·蓮之旅”沉浸式廉政劇目,讓黨員干部接受了一場廉政教育洗禮。
這是運城市在清廉山西建設中以清廉文化浸潤人心的一個縮影。在該市下轄的縣(市、區)中,根據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建造的廉政教育陣地,遍布城市、鄉村、機關、企業、學校、醫院。在建設清廉山西工作中,該市圍繞“五大體系”和“五清目標”,緊盯66項年度重點任務,高站位謀劃、高標準部署、高質量推進,通過以點帶面、抓綱帶目,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示范建設初見成效,為全市構建持久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和有力支撐。
清廉建設為抓手
運城市把清廉建設作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落實“一把手”工程,制定了《關于全面建設清廉運城的行動方案》,明確66項工作任務和40家責任單位。全面建設清廉運城工作專班以督導檢查制度、周例會制度、月調度會議制度、信息和簡報編發報送制度、月報工作制度、臺賬管理制度、溝通聯絡制度等7項工作制度為支撐,先后召開了7次工作例會、1次工作推進會,約談了2家進展緩慢的牽頭責任單位。同時,還制定了《全面建設清廉運城2023年工作要點》,40家責任單位將工作要點分解為242項工作任務、279條推進措施,逐項建立了《任務清單》,要求各縣(市、區)和市直各責任單位對照《任務清單》,高標準推進相關工作。省清廉單元創建示范活動動員部署會后,6家牽頭單位迅速行動,對照清廉單元創建要求,通過牽頭單位推薦、專班實地考察,優中選優、優中選強,選樹76個清廉建設示范點,形成了一批內容豐富、各具特色亮點的示范標桿。
清廉文化潤心田
運城市通過加強清廉文化陣地建設,讓清廉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該市圍繞“五清”目標不斷延伸拓展黨性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廉潔文化教育、法治教育陣地,更新升級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新建新絳、河津、稷山等一批警示教育基地,高標準打造聞喜中華裴氏家風家教館,對柳宗元廉潔文化主題公園進行提升完善,新建絳縣晉都廉潔文化主題公園,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內涵豐富的廉潔陣地;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文化禮堂、河東書房、德孝大講堂等文化陣地,組織10支特色宣講團、2400余名基層理論宣講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四進七講”宣講28200余場,受眾276.2萬余人,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指尖、傳到耳邊、沁潤心田。
該市充分挖掘本地歷史資源中唐代柳宗元“吏為民役”、宋代司馬光“戒奢戒侈”、明代薛瑄“兩袖清風”等廉潔基因,創作編排了《大明廉吏曹于汴》《勤誠儉廉司馬光》《鐵漢公薛瑄》《鐵面御史姚天福》等廉政主題優秀作品,借助“送戲下鄉”平臺開展廉政劇目展演230余場,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文化熏陶中傳承廉潔品質。同時,該市持續舉辦“清廉運城”革命文物展覽,相關文物還在夏縣堆云洞、聞喜陳家莊、絳縣迴馬嶺黨性教育基地以及垣曲縣革命老區紀念館、中條山抗戰紀念館等地的紅色文化專題展覽上長期展出。通過舉辦“清廉運城”讀書分享會、“鐵血軍魂、崇清尚廉”清廉文化主題活動、廉政剪紙大賽、紅色研學、群眾書畫攝影展等系列活動,持續激發廉潔文化的感染力、滲透力和生命力。
清廉政府顯新風
清廉運城建設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運城市圍繞項目優化服務,市本級388項政務服務事項行政審批時限在2020年4704個工作日基礎上再次壓減1986.5個工作日,壓縮比率達58%,七大類231項“馬上辦”事項審批時限壓減90%以上;政務服務目錄編制完成率96.3%,位列全省第一,涉企事項全程網辦率達90%以上;有效推動國務院確定的136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成立即辦區,實現可“即辦”事項60項;強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審批事項由76項精簡到47項。在市自然資源局等6家單位開展權力運行制約體系試點工作,初見成效。
該市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嚴格履行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程序。完善《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度》《AB崗負責制》《預約服務制》等制度,通過公示監督電話、“好差評”服務評價、12345服務熱線反饋、代辦項目滿意度回訪等措施,強化結果公開,推動行政許可事項實行“無差別一窗受理”,持續深化“清廉窗口”建設,全力打造“勤政廉潔、務實高效、服務規范、公開透明”的政務服務清廉窗口。與此同時,運城市以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帶動各領域辦事公開,全面推動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環節公開、程序公開、時限公開、收費公開,逐步形成“辦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決問題靠法治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