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隨著高熱量飲食和少動生活方式的普及及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的加速進行,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在過去30年快速增長了近10倍。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后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并發癥,且并發癥一旦出現,藥物治療很難逆轉,長期血糖升高會導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視網膜、足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并發癥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并發癥最多的一種疾病,而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了解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患病現況及其危險因素等相關流行病學特征,將有助于針對性開展相關領域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從而制定相關防治策略。

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
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以心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臨床上觀察到大血管病變常在糖尿病病史10~15年時出現癥狀,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的概率約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發病年齡較小,病變進展快,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平均提前10年。
1)糖尿病心血管病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牽頭開展了“中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有效性評估”隨訪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發病率和病死率高2~3倍。橫斷面研究提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有2/3的冠心病患者可同時合并糖代謝異常,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中80%存在相關部位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中有相關部位動脈粥樣硬化的可達75%。在前瞻性研究方面,大慶研究提示中國人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23年中,心腦血管病變的累計病死率為男性8.4%,女性7.8%。另一項香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發生風險的隊列研究提示,隨訪14.53年期間冠心病的累計發病率為19.7%,冠心病相關病死率為4.9%;該研究還顯示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發病率和危險因素可能存在性別差異。近年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伴有冠心病。在這兩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方面,心血管疾病發病的絕大多數危險因素,實際上同時也是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2)糖尿病腦血管病變
糖尿病與腦卒中關系密切,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全世界每年約1.5億人患腦卒中,其中每年約有3000萬女性患者和2500萬男性患者死于腦卒中。在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約200萬人,每年死于腦血管病150萬人。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其中85%為缺血性腦卒中,但其腦出血的發病率與非糖尿病患者相近。而急性腦卒中患者約43%伴有高血糖,11%在發病前已確診為糖尿病,13%是以往漏診的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
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幾乎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最常見的是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良結局包括腎衰竭、失明等。我國大城市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微血管并發癥的患病率分別為糖尿病腎病39.7%,其中腎衰竭患者的比例為7.0%;糖尿病視網膜病變31.5%,其中失明患者的比例為1.5%。
1)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分別為30%~40%和10%~20%。隨著糖尿病患病率增加,DN患病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在過去10年里美國DN的患病率增加了15%,在歐洲和日本也有相似的升高趨勢。近20年來我國腎臟病的疾病譜正發生變化,雖然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仍占絕對優勢,但其所占的比例已由原來的78.3%降至66.8%,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所占比例則由原來的21.7%升至33.2%。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對1991~2000年全國內分泌科住院患者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回顧性分析數據顯示,糖尿病眼病(包括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的患病率為34.3%(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患病率為20.5%,2型糖尿病為35.7%)。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眼部并發癥,常造成視力減退或失明。據統計,具有10年左右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約50%可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5年以上者高達80%,且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針對1991~2012年國內19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流行病學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率為23%,其中非增生型視網膜病變為19.1%。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即農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
近年來,研究者發現雖然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但隨著糖尿病總體發病率的急劇攀升,目前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仍是全球公共健康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包括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在內的慢性病變發病機制的研究,以及糖尿病并發癥的綜合防治,以早期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
糖尿病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診斷10年內,60%~90%的患者通過神經功能詳細檢查可以發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周圍感覺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見的神經病變,4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手足麻木、肢端感覺減退或消失等癥狀。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開展了全國糖尿病神經病變篩查,共納入全國21家醫院3883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踝反射、振動覺、溫度覺、壓力覺、針刺覺等篩查方法聯合電生理檢查,發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為52.97%。
糖尿病足
我國有2.6%~5.2%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足。關于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糖尿病足患病特點呈現南北差異,北方地區糖尿病足患者發病年齡小、病程長、病情較南方重。糖尿病足截肢(趾)率高達14%,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截肢患者的10~20倍。近年我國調查糖尿病足與截肢關系的一項回顧性數據報告表明,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占全部截肢患者的27.3%;另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中,神經性潰瘍占21.2%,缺血性潰瘍占23.5%,神經缺血性潰瘍占53.1%;總體上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截肢率為19.03%,其截肢危險因素包括吸煙、糖尿病病程長、感染、血管再生、靜息痛、足部畸形及潰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等。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發癥。了解糖尿病并發癥的流行病學特征有利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策略,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指導和幫助。
【本期專家:劉師偉,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山西白求恩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山西名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佳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學專委會委員,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糖尿病防治與管理專家委員會常委,山西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山西省健康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醫師協會內分泌醫師分會副會長,山西省免疫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委。內分泌代謝病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留學于美國加州大學附屬醫院和康奈爾大學附屬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相關疾病,骨質疏松,垂體、腎上腺疾病等的臨床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