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無障礙扶手,設置嬰兒護理臺,坐便器旁設置緊急呼叫按鈕……最近一段時間,省城太原不少地方的新建公廁都有了“高大上”的新設施、新設備,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如廁服務。在雙塔西街與濱河東路交叉口的公廁中,還有另一項“高科技”:公廁內置顯示屏,實時顯示廁所內的氨氣指標、人員及用水狀況等,氨氣超標時排風扇會自動開啟,為公廁通風換氣。
小廁所關系大民生,小空間展示大文明。做好文明如廁工作的同時,我市從最細微處著手提升市民的生活體驗。2023年市兩會上,新建100座公廁被列入為民辦實事清單。一年過去了,全市新建公廁完工101座,新增公廁對外開放登記企事業單位70家。
公廁如何建設才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建設前期,市、縣(市、區)環衛部門首先明確目標任務,制訂了各縣(市、區)新建公廁時間表、任務圖、責任人。為優化公廁布局,環衛部門積極與規資、園林等相關部門及街道(社區)協調選址,優先在主干道十字路口、人口密集地等場所適當增加公廁配建,同時增加適幼、適老、適殘等人性化設計,并24小時開放。各級環衛部門與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供水供電部門溝通協調,實現了主體建筑與配套管網同步開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建設過程中,環衛部門積極落實管護經費,會同市財政局調研公廁的管護情況,明確管護標準,測算管護經費,聯合行文下發各縣(市、區),保證管護資金到位,提高公廁管理水平。為強化公廁建設督導跟蹤,環衛部門建立督查跟蹤長效機制,由專人深入一線開展廁所革命及旱廁清零專項督查調研,每月召開專題推進會,保障新建百座公廁任務如期完成。
公廁建設好,后期維護更重要。市環衛部門將公廁建設納入市容環衛強化整治工作專班日常督導、檢查內容,定期組織研究推進對策、解決辦法,在充分考慮民情民意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實際的推進舉措,科學謀劃、因地施策。同時,組織有關人員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做法,提高廁所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
同時,充分發揮市、區兩級城管環衛部門黨員和志愿者的作用,發揮市級專班的督導作用,聚焦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和鄉村振興要求,深入公廁建設一線,有序推進施工進展,不定期抽查公廁日常管理情況,及時吸收采納市民反饋意見,努力提升公廁精細化管理水平。